青霉菌感染食用菌,表现为菌盖变绿、菌柄变黑
作者:农园诗客•更新时间:12小时前•阅读3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青霉菌是一种常见的污染性杂菌,其感染症状表现为菌盖变绿、菌柄变黑,严重时甚至导致腐烂。为了降低青霉菌对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一、发生症状
症状 | 描述 |
---|---|
菌盖变绿 | 青霉菌感染后,菌盖表面会出现绿色斑点,逐渐蔓延至整个菌盖。 |
菌柄变黑 | 菌柄基部会出现黑色斑点,逐渐向菌柄上部蔓延。 |
腐烂 | 感染严重时,菌盖、菌柄和菌褶等部位会腐烂,影响食用价值。 |
青霉菌在28-30℃的温度环境下最易发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入培养料,进行初次侵染。侵染后,分生孢子会借助气流、昆虫、人工喷水和管理操作进行再浸染。
三、防治措施
1. 环境消毒:做好接种室、培养室以及生产场所的消毒灭菌,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病菌蔓延。
2. 调整酸碱度:将培养料的酸碱度调节至偏碱性,抑制青霉菌的发生。采菇后喷洒石灰水,刺激食用菌菌丝生长。
3. 喷洒杀菌剂:袋装栽培局部发生时,可以注射15%甲醛溶液;椴木栽培时可以用石灰水洗刷;菇床山高富帅是用1%克霉灵、0.5%多丰农、0.1%施保功和0.1%扑海因溶液喷洒防治。
4. 严格选种:选用优质菌种,降低青霉菌的侵染几率。
5. 科学管理: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清除菇床上的残留菇根,减少病菌浸染机会。
四、案例分享
某食用菌基地在2019年遭遇青霉菌感染,导致部分食用菌腐烂,产量损失严重。通过以上防治措施,基地成功降低了青霉菌的感染率,产量得到了恢复。
食用菌栽培的“隐形杀手”——青霉菌的防治之道
青霉菌的识别与发病规律
我们要认清青霉菌的真面目。青霉菌的菌落呈蓝绿色,初期为白色,因为孢子大量繁殖,颜色逐渐变为蓝色或绿色。在培养料上,初期菌丝呈白色,随后转变为蓝色或绿色,老菌落表面会形成一层膜状物,覆盖在培养料上。
青霉菌的发病规律通常发生在菌丝发育期,孢子通过空气传播而感染。在高温季节,青霉菌的繁殖尤为严重。特别是在地下设施内栽培食用菌时,由于湿度较高,更容易发生青霉菌感染。
针对青霉菌的防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未来展望与行业建议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食品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