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狼尾草高产栽培,需了解其生长习性及适宜环境
狼尾草,学名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Spreng,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须根粗壮,秆直立丛生,叶鞘光滑,叶片线形。圆锥花序直立,颖果长圆形。狼尾草用途广泛,既可作饲料,又可作观赏植物。
杂交狼尾草的种植习性
习性 | 特点 |
---|---|
光照 | 喜光照充足 |
温度 | 耐旱、耐湿,抗寒性强 |
土壤 | 喜土层深厚肥沃的黏质土壤 |
播种时间 | 春季四月份 |
杂交狼尾草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合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中生长。在日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生长,25-30℃时生长最快。气温低于10℃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气温低于0℃时,则会被冻死。
1. 整地:深耕30cm,确保土壤疏松。3月份耙地做畦,畦宽4m,开好田间一套沟,避免田间积水。
2. 移栽:幼苗长到6-8片真叶时,即可向大田移栽,行株距30cmx60cm,每穴1苗。
4. 除草:早期除草十分重要,活棵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促进地温增加和肥力发挥作用。
杂交狼尾草一般选择在春季四月份播种,1.3m高度时刈割的鲜草可用来喂大牲畜。如果用来喂兔、鹅等禽畜作鱼饲料,收割高度为70-100cm,可收获8-10次/a。据试验,25kg鲜草可生产1.5kg鲜鱼。
某养殖场采用杂交狼尾草作为饲料,经过一年的种植,鲜草产量达到22.5万kg/公顷,大大提高了养殖场的饲料供应能力。
杂交狼尾草是一种高产、易栽培的牧草,了解其生长习性和适宜环境,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就能实现高效种植。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益的参考。
杂交狼尾草,作为牧草种植的新宠,其优势显而易见。这种多年生植物,根系粗壮,直立丛生,对土壤适应性极强,既能耐旱也能耐湿,是畜牧业的得力助手。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杂交狼尾草的表现尤为出色,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土层深厚肥沃的黏质土壤最为适宜。春季四月份播种,是最佳时机,这样的选择既考虑了气候,也顺应了植物的生长习性。
在杂交狼尾草的栽培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至关重要。深耕土壤,深度以30cm为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根系的发展,还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3月份耙地做畦,畦宽4m,田间一套沟,确保排水畅通。移栽时,行株距要合理,一般30cmx60cm,每穴1苗。此外,及时刈割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一般刈割4--5次/a,每次刈割后都要及时施肥和中耕,以保证牧草的健康生长。
因为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杂交狼尾草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由于其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杂交狼尾草在市场上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种植面积的扩大,杂交狼尾草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成为畜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杂交狼尾草在种植、养殖及市场应用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在我国畜牧业中的重要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杂交狼尾草有望成为更多养殖户的选择,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