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山县潘岭村三兄弟创办杏鲍菇工厂
在湖北京山县永兴镇潘岭村,有一家特殊的工厂,它不仅生产着美味的杏鲍菇,更是乡村振兴的典范。三兄弟黄祖文、黄祖田、丁地生,正是这家工厂的创办者。
项目 | 内容 |
---|---|
创办时间 | 2012年 |
一期工程面积 | 600平方米 |
合作社名称 | 京山金林子杏鲍菇专业合作社 |
首批鲜菇出厂利润 | 近20万元 |
三兄弟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他们面临着地理交通不便、原材料短缺等困境。只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经过多方考察,他们最终选择了京山县作为投资兴业的地方。
杏鲍菇工厂的成立,为当地带来了诸多益处。它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据统计,该合作社可提供1200余个就业岗位,年发放工资4200余万元。它增加了当地的集体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发展活力。
在杏鲍菇工厂的生产过程中,三兄弟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他们引进了先进的智能型全自动设备,实现了杏鲍菇的工厂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生产。这使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三兄弟还积极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帮助更多村民掌握这项技能。他们定期举办培训班,向村民传授杏鲍菇的种植、管理等知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广泛赞誉。
未来,三兄弟计划将工厂二期工程上马,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他们还将吸纳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杏鲍菇产业,实现共同富裕。
三兄弟的杏鲍菇工厂,是乡村振兴新路径的探索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就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菌种培育:三兄弟的精湛技艺
在杏鲍菇生长的奥秘中,优质菌种的培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丁地生,这位三兄弟中的一员,便是一位菌种培育的高手。他的职业生涯始于普通工人,通过不懈努力,他不仅掌握了制作原种、母种、灭菌等全套技艺,还成为了精通锅炉操作的高级技师,获得了国家锅炉操作高级技工资格证书。
潘岭村的“平菇之王”探秘
正值春节佳节,潘岭村的杏鲍菇工厂却一片繁忙景象。我们怀着敬意,与永兴镇农业工作同志一同踏上了探访之旅,去揭开这个食用菌产业中的“平菇之王”的秘密。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可行性计划显示,按照现有规模,年产值可达180万元,纯收入126万元,利润率高达67%。这一数据不仅令人瞩目,更彰显了杏鲍菇工厂的巨大潜力。
黄祖文、黄祖田、丁地生,这三兄弟的故事在潘岭村广为流传。他们从普通工人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一步步将杏鲍菇工厂打造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梁山食用菌产业园区占地1500亩,已初具规模。南片区扩建项目新建食用菌种植大棚36座,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厂区环境与生产过程
走进杏鲍菇工厂,现代化的生产设施与安静的培养室形成了鲜明对比。菇苗悄然生长,散发出勃勃生机。
琪英菌业的产业价值
技术工人培养与传承
黄祖田曾在台商企业学习“日本模式”,后将所学技艺带回家乡,为杏鲍菇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鲜菇上市与市场前景
因为第二批鲜菇的成熟,黄祖文满怀信心地预计,这将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蘑菇小镇的建设规划
梁山县馆驿镇正致力于蘑菇小镇的建设,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提升。
小蘑菇撑起致富梦
小小的杏鲍菇,承载着三兄弟的致富梦想,也成为了潘岭村乡村振兴的希望。
回乡创业与选择京山县
三兄弟选择京山县永兴镇作为创业基地,看中了当地的交通、资源和政府支持。
杏鲍菇的特性和市场受欢迎程度
工厂化生产与智能化设备
京山县永兴镇政府在工厂建设过程中提供了大力支持,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食用菌产业的资源利用与环保优势
因为工厂化生产技术的成熟,国内杏鲍菇主要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将稳步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