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孔雀养殖技术是一门关于孔雀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学科

一、孔雀的生活特性

孔雀,以其艳丽的羽毛和优雅的姿态,成为人们喜爱的观赏动物。了解孔雀的生活特性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孔雀养殖技术是一门关于孔雀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学科

孔雀繁殖的季节性很强,每年产蛋季节为3~8月份。孔雀性成熟龄期是22~24月龄,利用年限5年,年产蛋30枚/只左右。每天产蛋时间是在下午5:00~9:00,隔天产一枚蛋,有时隔几天才产一枚蛋,不会出现连续每天产蛋。

虽然体型较大,但孔雀的飞翔能力很强,体重平均每只5千克左右。

孔雀杂食粗饲,禾本科和豆类的籽实、禽蛋、昆虫等都被广泛采食。多种饲料的搭配能成为其很好的日粮。

孔雀喜欢阴凉天气。天气炎热、气温高,孔雀很少活动。雨天运动场积水,并且卫生条件不好,孔雀发病率较高。

孔雀不论白天或夜晚都喜欢在栖架上栖息。

6. 孔雀的喜静、怕惊

孔雀喜欢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各种噪音及其他动物的干扰都会影响孔雀的生长发育,降低其产蛋量及受精率。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确保孔雀健康生长和繁殖的关键。

1. 育雏

最好笼上育雏,1~3天龄时的舍温度要求达30~31℃,1周龄舍温度要求达28℃以上。饲养密度保持每只育雏笼饲养孔雀1~2周龄时10只,3~4周龄时6~8只,5~8周龄时饲养5只。

孔雀到60天龄从育雏笼转入育成栏舍饲养,密度为每30平方米10~12只。饲料可用两个饲料桶分别装上中鸡料和玉米、豌豆等组合成的鸽子料饲喂,中鸡料中加入3%鱼粉,同时用盆装上保健砂放入栏舍。

每一栏舍饲养一组产蛋群,每组产蛋群6只?公母比1∶5?。种群饲料用种鸡料加5%鱼粉和鸽子料二种,也需供应保健砂。最好能补喂黄粉虫,每天每只50克,保持有少量新鲜青饲料。

孔雀的繁殖季节,做好种群组合至关重要。

选种应挑选羽色好、脚有力、趾不弯的健康鸟,同时注意避免近亲交配。公母比为1∶5,不要1∶1进行配比,否则,雌雀会因交配过度而伤残,对栏舍和公雀利用率都不合算。

孔雀求偶, 开屏,头向雌雀逼近,并绕着雌雀转。如果雌雀发情时,则蹲下,让雄鸟爬跨。

孔雀求偶交配后半个月,雌雀开产。产蛋临近,雌雀总是在周围走动,并发出“咯咯”叫声,表现不安、烦躁,双爪爬地作窝,然后在窝内产蛋。

平时饲养管理中必须加强清洁卫生工作。孔雀每次入栏前,必须对栏舍及用具进行消毒。

7天龄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滴眼,30天龄、60天龄分别进行新城疫Ⅰ系疫苗肌注。每年开产前进行一次新城疫灭活疫苗肌注。

每季度进行一次驱虫。

孔雀疾病 防治方法
新城疫 疫苗接种,加强清洁卫生
禽痘 疫苗接种,加强饲养管理
球虫病 药物预防,加强清洁卫生


回顾完孔雀养殖技术是一门关于孔雀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学科。,让我们继续探讨孔雀养殖:实战案例与趋势解析。

孔雀养殖:揭秘成功秘诀

在我国的特种养殖领域,孔雀以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而备受关注。本文将深入剖析孔雀养殖的实战案例,带您了解这一行业的养殖技术、市场趋势以及未来展望。

孔雀养殖技术是一门关于孔雀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学科

养殖场地的选择和建设同样重要。场地要求清洁干爽,排水设施良好。栏舍建筑面积每只需8平方米,其中1/3为遮阴遮雨的栏舍,2/3为露天运动场。栏舍内设置栖架,运动场铺设粗沙,并种植树木遮阴。

疾病预防是孔雀养殖成功的关键。饲养管理中要加强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消毒,进行驱虫。疫苗接种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新城疫疫苗等。此外,还要密切关注孔雀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孔雀孵化:精心呵护,培育优质雏雀

孔雀蛋的孵化期为26至28天,蛋重约108克/枚。孵化温度为37.5℃,湿度为65%至70%。孵化至25天时,胚蛋转入出雏机,温度为37℃,湿度为75%。刚出壳的雏雀重约80克/只。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孔雀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未来,孔雀养殖市场潜力巨大,但仍需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以上实战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孔雀养殖并非易事,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就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希望本文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1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