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冬草莓田管,关注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一、棚内温度管理
温度是影响草莓生长的关键因素。冬季草莓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5℃—26℃。若温度超过30℃,草莓气孔闭合,进入休眠状态。因此,超过30℃时,需采取降温措施,如通风散热等。
生长阶段 | 白天温度 | 夜间温度 |
---|---|---|
种植初期 | 30℃ | 12℃ |
显蕾期 | 25~28℃ | 10℃ |
开花期 | 23~25℃ | 8~10℃ |
果实膨大期 | 23~25℃ | 6~8℃ |
果实收获期 | 20~23℃ | 5~7℃ |
保温开始后,大棚内温度较高,水分蒸腾量大,土壤易干燥。保持土壤湿润是草莓管理的关键。装有滴灌设施的大棚,约每星期滴水一次。
冬季光照不足,需采取补光措施。开花结果时,可用灯泡补光,每天延长光照2小时,有利于早开花、早结果。
四、病虫害防治
低温多湿天气易发生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粉剂1000~1500倍喷雾,或用一熏灵1号、一熏灵2号烟熏,或用百菌清、多菌灵等防治。
追肥掌握薄肥勤施原则,一般用0.5%复合肥进行浇施。定植活棵后施一次轻肥,到采收20天左右再追肥1次,还可用0.2%磷酸二氢钾加0.4%尿素进行根外追肥。
六、案例分析
草莓基地老板胡三中,集中流转村里5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大棚草莓。他搭建的大棚为东西向,棚长55米左右,宽7.5米,棚顶最高2.5米。草莓苗于9月上中旬移栽到地里,此时室外温度一般在30℃左右,可露地让其生长一段时间。
10月中旬后,因为气温逐渐走低,特别是夜间温差较大,此时就要扣棚升温。扣棚最迟不能推迟到11月中旬,否则夜间的霜露有可能冻坏植株。
在扣棚一周后,胡三中还要在厢面上覆盖一层黑色地膜。大棚地膜双覆盖,可确保草莓不怕冷。还可有效降低棚内湿度,同时可抑制杂草生长。
大棚冬草莓田管需要关注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确保草莓健康生长。通过合理的温度、湿度、光照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
冬季草莓保温策略:创新与实效并重
因为冬季临近,草莓的保温成为关键。在胡三中的草莓种植基地,他们采用了创新的保温策略。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基地开始扣膜保温,通过大棚和小拱棚的双重覆盖,确保草莓在低温环境中的生长。此外,他们还采用叶面覆盖等辅助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
在保温初期,基地会维持白天温度在25℃至30℃之间,夜间温度在12℃至17℃之间,这有利于草莓提早开花结果。进入结果期后,白天棚温控制在20℃至25℃之间,夜间温度不低于5℃。这种精准的温度管理,有效提升了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湿度与光照的智能调控:草莓生长的“隐形翅膀”
在草莓的生长过程中,湿度和光照同样至关重要。胡三中的基地通过智能设备对湿度和光照进行精准调控。他们发现,保持大棚内相对湿度在60%以下,可以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草莓的生长。
光照方面,基地利用智能补光系统,在阴雨天气或夜间延长光照时间,确保草莓获得充足的光照,从而促进其生长和开花。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草莓的品质,也缩短了采收期,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病虫害的防治是草莓种植中的重要环节。胡三中的基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草莓的健康生长。他们会使用50%速克灵粉剂等药剂进行喷雾,有效防治灰霉病等病害。此外,基地还采用一熏灵1号、2号烟剂等,通过烟熏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草莓的绿色健康。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基地始终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这种注重环保的种植理念,也为草莓的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未来:智能农业引领草莓产业新篇章
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胡三中的草莓种植基地正是这一趋势的践行者。通过智能化的温室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营养管理等措施,基地实现了草莓的高产、优质、绿色、环保的目标。
未来,胡三中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入更多先进的智能农业技术,为草莓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相信在科技的助力下,草莓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