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镰孢褐腐病是一种危害山药的真菌性病害
作者:绿韵农情•更新时间:10小时前•阅读3
一、认识山药镰孢褐腐病
薯蓣,又称山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只是,一种名为山药镰孢褐腐病的真菌性病害,正威胁着山药的生长。这种病害,初地下部不显症状,收获时却常可见到,给种植户带来不小的困扰。
二、病害症状与传播途径
症状:幼薯染病后,会出现不规则褐色斑或畸形,病部变软,切开后可见薯块褐变部分较外部病斑大且深。
传播途径: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带菌肥料、种子和病土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
三、发病条件
植地连作、低洼、排水不良、土质过于粘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等,都易诱发山药镰孢褐腐病。
四、防治方法
1. 选用健全种薯
避免使用带病种薯,必要时将种薯切面阴干20-25天。
2. 清理病残物
收获时彻底清除病残物,集中烧毁,并进行土壤高温消毒或轮作。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洒一次。
山药镰孢褐腐病是山药种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了解病害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有助于种植户及时应对,降低病害损失,保障山药产量与品质。
病害名称 | 症状 | 传播途径 | 发病条件 | 防治方法 |
---|---|---|---|---|
山药镰孢褐腐病 | 不规则褐色斑、病部变软、薯块褐变 | 菌丝体、厚垣孢子、分生孢子 | 植地连作、低洼、排水不良等 | 选用健全种薯、清理病残物、药剂防治 |
山药镰孢褐腐病是一种危害山药的真菌性病害。讲得差不多了,现在聊聊山药镰孢褐腐病防治策略研究。
防治策略:全面应对,确保丰收
土壤处理与轮作
深翻晒土,利用太阳能和薄膜密封进行土壤高温消毒。同时,实行轮作,改变病原体生长环境,降低病害发生率。
在河北省某山药种植基地,由于连续多年种植同一品种的山药,导致镰孢褐腐病频发。通过实施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种、土壤处理、药剂防治等,成功控制了病害的蔓延,提高了山药的产量和质量。
展望未来:持续改进,确保可持续生产
面对农业病虫害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优化防治策略,保障可持续农业生产。通过深入研究山药镰孢褐腐病的发病机制,进一步研发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法,为山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