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秋冬香菇管理需关注温度、湿度、病虫害防治

因为季节的变换,香菇的生长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秋冬季节,如何有效地管理香菇,确保其产量与品质?本文将围绕温度、湿度和病虫害防治三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秋冬香菇管理需关注温度、湿度、病虫害防治

一、秋菇管理要点

秋菇主要在10中下旬至12月中旬采收。在这一时期,温度逐渐降低,湿度适中,是香菇生长的关键时期。

管理要点 具体措施
温度 白天盖紧薄膜,增高温度,夜间揭开薄膜,使菇床温度下降,日夜温差达10℃左右。
湿度 香菇生长期不宜多喷水,如湿度低可适当喷雾水。出菇采收后,菌筒湿度大时,应多喷水。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
管理要点 具体措施
温度 薄膜要盖严,减少通风换气。高荫物大棚栽培,应将棚上的遮荫物拉稀,以增强棚内的太阳辐射量。
湿度 每天通风一次,2—3天喷水一次,阴雨天不喷水。当气温低于10℃时,用温水或井水喷雾。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

三、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香菇生产过程中的一大威胁。

病虫害 防治方法
菌丝病害 选用优质菌种,合理堆制养料,加强通风换气。
菇柄腐烂 注意菇房卫生,及时清理菇脚和死菇。
虫害 定期喷洒杀虫剂,如辛硫磷、敌敌畏等。


当秋冬香菇管理需关注温度、湿度、病虫害防治。被彻底剖析后,轮到香菇秋冬管理: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登场了。

在秋季,香菇的采收期主要集中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这个时期的温度较高,空气湿度相对较低,因此在管理上,降温、保湿、增氧和防霉是关键。例如,在秋季前期,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白天紧闭薄膜以增高温度,而在夜间温度最低时去除薄膜,使菇床温度下降,日夜温差达到10℃左右,连续3-4天,这样可以使菌丝体受阻而形成原基,进而发育成菇蕾。当菇蕾长到蚕豆大小时,才可进行通风换气。在香菇的生长期,不宜过多喷水,如湿度低可适当喷雾水。秋季前期,要注意掀膜、通风换气、降温和保湿。我们还会提高遮荫度,并在晚上进行通风。

新菇棚搭建:细节决定成败

新搭建的菇棚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清理田地中的稻杆、杂草,然后开好排水沟和人行道,一般长度以25-30米为宜,中间宽度1.5-1.4米,两旁0.8-1.0米,以方便采菇。接着,每亩用50-100公斤的生石灰施散于畦面上,进行表面消毒。在排放菌筒前一星期,亩用辛硫磷1斤加水200斤喷洒畦面上湿透,喷完后立即盖膜两天,以杀灭土壤中的虫害。这是第一次消毒。再在菌筒排放前,每亩用克霉灵或菌毒清1斤加水200斤喷雾进行第二次杀菌消毒。

秋冬香菇管理需关注温度、湿度、病虫害防治

菌丝转色:关键环节不容忽视

香菇菌丝在生长发育进入生理成熟期时,表面白色菌丝会逐渐变成棕褐色的一层菌膜,这个过程称为菌丝转色。转色的深浅和菌膜的薄厚,直接影响到香菇原基的发生和发育,对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是香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环节。

脱袋转色:把握时机,精准操作

转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是脱袋转色法。要准确把握脱袋时间,即在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脱袋太早不易转色,太晚则菌丝老化,容易出现黄水,易造成杂菌污染,或者菌膜增厚,香菇原基分化困难。脱袋时的气温应在15-25℃,最好是20℃。脱袋前,先将菌袋搬至菇棚内“炼袋”2-3天,让菌袋适应菇棚的小气候,然后用消毒刀片划破菌袋,脱掉塑料袋。如遇天气不适宜,可先划破菌袋,隔1-2天再进行脱袋。

香菇是一种多气性真菌,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菇柄较长,病虫害发生严重,因此香菇大棚的通风性一定要好。香菇是一种变温结性菌类,由于香菇有高...

湿度管理:提升香菇产量的关键

冬菇管理:保温与保湿并重

冬菇的采收期从12月中旬至3月上旬。冬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做好增温和保温工作。在遮荫网塑料大棚栽培中,薄膜要盖严,减少通风换气,可在晴天中午温度高时通风,也可通过加厚薄膜。在高荫物大棚栽培中,应将棚上的遮荫物拉稀,以增强棚内的太阳辐射量,加厚棚四周的遮荫物,减弱寒风侵入,提高温度。

持续优化,迎接未来

对香菇的栽培管理工作要因时、因地、因情制宜,协调好水、温、气、湿、光之间的关系,分为秋菇、冬菇和春菇等三个自然阶段,在管理工作上应各有侧重。香菇出菇期长,历经秋冬春三季,约10个月。一般9月接种,11-12月出菇,12月以前生长的香菇叫秋菇。香菇菌袋栽培,秋季管理十分重要。其关键技术如下:室内发...

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从新菇棚的搭建到菌丝的转色,从湿度的管理到病虫害的防治,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香菇的产量和质量。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方法,我们可以期待香菇产业的未来更加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