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夏季林下香菇栽培技术,探讨在高温季节如何成功种植香菇

在炎炎夏日,香菇种植似乎成为了一项挑战。只是,掌握正确的夏季林下香菇栽培技术,就能在高温季节成功种植香菇,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夏季林下香菇栽培技术,探讨在高温季节如何成功种植香菇

一、林地的选择与拱棚搭建

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水源,生长5-6年以上速生林地,行间以5-10m为宜。在林下行间搭建简易的拱棚,拱棚规格为宽5m,高2m,长50m。拱棚的建造要考虑床架的搭建,两边宽各0.8m,中间宽2m,两床架之间留70cm走道。床架距地面高25-30cm,每20cm用14号铅丝纵向拉紧,床架4、10趟铅丝。两端用地毛固定。

选用较耐高温的武香一号,其菌丝生长温度为5-35℃,最适宜温度22-25℃。出菇温度15-35℃,最适宜温度20-26℃。菌棒制作采用圆盘自动冲压装袋机,实现搅拌、加水、分料、上料、装袋一体化。菌棒生产采用折幅15cm、长度60cm、厚0.05cm的高压聚乙烯袋筒。配方:麦麸18%,棉籽壳20%,硬杂木屑50%,细木屑10%,石膏2%,水适量。

三、栽培管理

阶段 管理要点
春季管理 养菌和转色。菌棒接种后待菌种吃料半径达3-5cm开始翻垛,发菌时将温度控制在30℃以下,及时通风换气。
夏季管理 加大通风,控制喷水量,以保住菌棒为主。此时极易发生绿霉感染,及时用绿霉净喷洒,即可有效消除杂菌影响。
秋季管理 因为菌丝体代谢减缓,养菌时间、出菇时间、出菇过程相对应延长,注水量控制在出菇菌棒重量的40-50%,以利养菌。

四、茬口安排及菌棒制作

出菇期安排在3-12月两季栽培,制棒时间在11月份至翌年5月底前。生产高温品种菌龄80天左右可进入出菇期,5月-10月初出菇结束。4-5月份生产低温品种菌棒接种后渡夏,于10月至12月出两茬菇,菌棒在林下越冬,翌年3-5月再出2-3茬菇,而后接高温菇。这样一年有9个月的出菇期,越冬期3个月休眠。

五、小结

林下香菇高效栽培的实践探索

在我国的福建漳州,一位名叫王师傅的农民,通过创新实践,成功地将香菇种植引入林下,实现了两季高效栽培。他的成功经验为夏季林下香菇栽培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菌棒制作:技术革新,实现高效栽培

夏季林下香菇栽培技术,探讨在高温季节如何成功种植香菇

春季管理:科学养护,确保香菇生长

春季是香菇生长的关键时期。王师傅在菌棒接种后,等待菌种吃料半径达到3-5cm时开始翻垛,采用井字型排放菌棒,并将温度控制在30℃以下,以确保菌丝的正常生长。经过40-50天的发菌,菌棒基本满袋后,将其运入林下的拱棚内,菌棒交叉斜靠于床架的铅丝上,与地面的夹角不大于15°,菌棒之间间隔10cm。同时,王师傅采用微孔通气,每棒用小钉刺孔100个左右,孔深0.5cm,以加快生理成熟和袋内转色。

夏季高温多湿,是香菇生长的难关。王师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他加大通风,控制喷水量,以保住菌棒为主。此时极易发生绿霉感染,他及时用绿霉净喷洒,有效消除杂菌影响。他还利用微喷设施,通过适时喷水降温、增湿,创造一个最高温度在33℃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的出菇环境。

因为菌丝体代谢减缓,王师傅延长了养菌时间和出菇时间,注水量控制在出菇菌棒重量的40-50%,以利养菌。在秋季,他还采取了移到暖棚内出菇或来年温度上升后再出菇的措施,实现菌棒出菇生产最大化。

王师傅的林下香菇栽培实践,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他的成功经验表明,林下香菇栽培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模式。因为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管理经验的积累,林下香菇栽培将在我国农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