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水稻抽穗结实期六项管理技术,旨在提高产量和品质

水稻抽穗结实期是决定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时期。以下六项管理技术将助力农民朋友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抽穗结实期六项管理技术,旨在提高产量和品质
序号 管理技术 具体措施 预期效果
1 喷施叶面肥 在齐穗后喷施专用叶面肥和光合菌肥,浓度为0.5%聚炭尿素。 壮籽,提高成熟度和饱满度,增强根系活力。
2 间歇灌溉 抽穗后20天采用间断灌水方法,保持土壤饱和状态,收获前10天停灌。 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3 病虫害防治 彻底清除田间杂草,防治黏虫和飞蝗。喷施高氯甲维盐、阿维高氯等药剂。 保护功能叶片,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4 穗、茎、粒瘟防控 结合喷施叶面肥,混配井唑稻瘟灵、噻呋稻瘟灵等药剂。 有效防治稻瘟病菌爆发,确保产量和品质。
5 防止倒伏爬秧发生 控制氮肥施用,合理灌溉,选择抗倒性强的品种。 降低倒伏风险,提高水稻产量。
6 保持活秆成熟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通气,防止早衰。 确保水稻成熟度,提高千粒重和出米率。

案例一:

精准施策,助力水稻抽穗期丰收

一、叶面肥喷施,壮籽提质

在水稻抽穗期,喷施叶面肥是提升水稻品质的重要手段。以某地区为例,当地农民在齐穗后,选择无氮或激素类的叶面肥进行喷施,不仅壮籽增产效果显著,还能延长根系活动,保持活杆成熟,防止倒伏、爬秧,从而提高水稻品质。

水稻抽穗结实期六项管理技术,旨在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间歇灌溉,养根保叶

间歇灌溉是水稻抽穗期管理的关键。某地区农民在抽穗后20天开始采取间断灌水方法,使土壤保持饱和状态,每次灌水水深为3~5厘米。这种灌溉方式不仅增强了土壤通透气性,还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有效提高了千粒重和出米率。

三、病虫害防治,保障丰收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水稻抽穗期,某地区农民通过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并选用高氯甲维盐、阿维高氯、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喷施,有效防治了黏虫和飞蝗,保障了水稻丰收。

四、合理施肥,平衡营养

施肥是水稻抽穗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某地区农民遵循“稳氮减磷增钾补硅微”的原则,合理分配氮肥,避免前期营养生长期氮肥分配过多导致植株长势过猛,后期生殖生长至植株缺钾少硅、微,根系、叶片早衰,茎叶桔萎,功能叶片渐少,造成倒伏爬秧。

五、穗、茎、粒瘟防控,确保品质

秋季温度偏低,湿度偏大,易导致稻瘟病菌爆发。某地区农民在喷施叶面肥的同时,结合喷施一定比例浓度的井唑稻瘟灵、噻呋稻瘟灵、三环稻瘟灵和咪鲜稻瘟灵,有效防治了穗、茎、粒瘟的发生,确保了水稻品质。

六、品种选择,提高抗倒性

通过以上“六技”的应用,水稻抽穗期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成功案例为我国水稻种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农民朋友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农民朋友能够掌握这些技术,为我国水稻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