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衰是指水稻生育后期叶片变黄、植株矮小、产量下降的现象
作者:植韵农香•更新时间:13小时前•阅读3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生长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只是,近年来水稻早衰现象日益严重,给水稻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将深入解析水稻早衰现象,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一、水稻早衰的症状
水稻早衰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植株矮小、产量下降。具体叶片会出现发黄、叶尖干枯、叶片弯曲等现象,严重时叶片上还会出现褐色或棕红色的生理病斑。此外,植株茎秆变脆,易折倒伏,灌浆的籽粒不饱满,秕谷增多。
原因 | 具体表现 |
---|---|
品种因素 | 叶片较厚、通气组织发达、抗逆性强的品种不容易出现早衰。 |
种植密度 | 直播常规水稻品种时用种量偏大,群体比较密,个体细弱,且容易出现病虫害。 |
土壤因素 | 地势低洼,通气不良,导致根系活力下降;盐碱地排水过早,根系受盐害影响活力。 |
气候因素 | 高温干旱、低温寡照、暴雨洪灾等。 |
施肥不当 | 偏施氮肥,钾肥用量少,或不按生育期进程盲目施肥。 |
- 合理选择品种:选择抗逆性强、不易早衰、熟期适中且适宜当地环境的品种。
- 合理密植、适期播种:根据水稻品种进行适量播种,避免过密种植。
- 土壤改良:修好水利设施,排水灌水方便,加强生长后期的水肥管理。
- 合理补充营养:避免偏施氮肥,及时补充磷、钾等营养元素。
- 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 科学灌水:采取干湿交替灌溉,推迟断水时间,保证水稻能够活杆成熟。
水稻早衰现象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但通过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早衰发生率,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希望本文能为水稻种植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解释完水稻早衰是指水稻生育后期叶片变黄、植株矮小、产量下降的现象。,现在来解读水稻早衰:破解高产难题,保障粮食安全。
- 品种因素:不同水稻品种在气候环境、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下其生长情况有很大差异,叶片较厚、通气组织发达、抗逆性强的品种不容易出现早衰。
- 种植密度:直播常规水稻品种时用种量偏大,群体比较密,个体细弱,且容易出现病虫害;移栽插秧时,插秧穴数的增多,对分蘖有抑制,产量也不高。
- 土壤因素:地势低洼,通气不良,导致根系活力下降;盐碱地排水过早,根系受盐害影响活力;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田块,后期因缺水缺肥易出现水稻早衰。
- 气候因素:高温干旱、低温寡照、暴雨洪灾等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进而导致早衰。
- 施肥不当:偏施氮肥,钾肥用量少,或不按生育期进程盲目施肥。
- 合理选择品种:选择抗逆性强、不易早衰、熟期适中且适宜当地环境的品种。
- 合理密植、适期播种:根据水稻品种进行适量播种,避免过密种植。
- 土壤改良:修好水利设施,排水灌水方便,加强生长后期的水肥管理,提高根系活力。
- 合理补充营养:避免偏施氮肥,适时补施粒肥,补充叶面肥。
- 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害。
- 科学调节水分:保持适宜的水分平衡,避免根系缺氧,影响生长。
在某地,由于连续干旱,水稻出现了严重的早衰现象。当地农业部门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 推广耐旱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耐旱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
- 加强灌溉管理:合理安排灌溉时间,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
-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水稻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措施,该地区水稻早衰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