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试种竹荪,经济效益显著
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一项新的种植项目正在悄然兴起,它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那就是竹荪种植。
竹荪种植:从宫廷贡品到百姓餐桌
竹荪,这种曾作为宫廷贡品的珍贵菌类,如今已经走进了普通百姓的餐桌。近两年,建宁黄埠乡的村民们从宁德引进了竹荪种植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
年份 | 种植面积 | 预计收入 |
---|---|---|
2018 | 50 | 100 |
2019 | 100 | 200 |
2020 | 150 | 300 |
村民余春贵的竹荪种植之路
今年,家住黄埠乡大余村的余春贵一家子格外忙碌。每天太阳出来前,他们便忙着去地里采收成熟的竹荪,并及时回来烘烤。小余告诉我们,今年他家的三亩竹荪可以给他带来4万多元的纯收入,效益是往年种植其他作物的4倍。
今年年初,通道聚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了贵州的红托竹荪种植项目。日前,该公司发展农户以家庭农场形式种植的红托竹荪试种喜获成功,首批红托竹荪出菇进入采摘期。
实现竹荪种植、回收、加工、销售一体化,不仅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也为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提供了有力证明。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竹荪种植这样的项目在乡村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高寒的山乡中,一位名叫徐怀平的村民,凭借对竹荪种植的独到见解,找到了一条致富的新路。每天清晨,当晨露还未退去,徐怀平便带领着二十多位村民,在自家的竹荪大棚中忙碌起来。这些竹荪,不仅是村民们收入的来源,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黄埠乡大余村的村民余春贵,就是竹荪种植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诉笔者:“我今年种了3亩竹荪,按目前的情况年,亩产可达160斤,按目前的市场价格,每亩产值有24000元,扣除成本,每亩纯利润可达19000元,整个效益还不错。”余春贵的收入,是他对竹荪种植技术掌握的最好证明。
企业引领:竹荪产业链的延伸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竹荪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村民带来了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竹荪产业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徐怀平这样的村民,也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