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茭白胡麻斑病是茭白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在我国的农业领域,茭白作为一种受欢迎的水生蔬菜,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只是,一种名为茭白胡麻斑病的真菌性病害,正悄然影响着茭白的产量和品质。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病害的神秘面纱,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

茭白胡麻斑病是茭白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一、茭白胡麻斑病的基本情况

茭白胡麻斑病,顾名思义,是一种主要侵害茭白叶片的真菌性病害。这种病害会导致叶片变黄、枯死,严重时甚至会使整株茭白死亡,对茭白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症状描述

症状 描述
初期 叶片上形成密集的褐色小点
中期 褐色小点 为椭圆形褐色病斑,大小和形状如芝麻粒
后期 病斑多时,造成较大的坏死区,使叶片逐渐干枯死亡

茭白胡麻斑病主要由菰长蠕孢菌引起,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老植株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感病部位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三、防治方法

  1.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
  2.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害的发生。
  3. 合理施肥,增强茭白植株的抗病能力。
  4.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杀菌剂,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异稻瘟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四、案例分析

在某茭白种植区,由于连续多年没有进行有效的病害防治,茭白胡麻斑病的发病率高达80%。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该区域茭白胡麻斑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茭白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病害现状与危害

茭白胡麻斑病是茭白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茭白胡麻斑病初期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逐渐 成椭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淡灰褐色,周围叶片组织出现黄色晕圈。病斑增多时,叶片会逐渐干枯死亡,严重影响茭白生长。

1. 冬季割茬后,集中烧毁病残老叶,减少菌源。

2.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和锌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3. 发病初期,使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异稻瘟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进行防治,每10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3-5次。

茭白胡麻斑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种植户们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科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茭白产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