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陈云杰放弃高薪返乡养竹鼠,探索致富新路径

在繁忙的都市中,有一个年轻人的心中种下了养殖竹鼠的种子。他,就是陈云杰。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回到家乡,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致富之路。

陈云杰放弃高薪返乡养竹鼠,探索致富新路径

从好奇到决心:竹鼠养殖的起源

“养竹鼠的念头,源自于一次偶然的电视节目。去年6月的一天,我从新闻里看到外地有人养竹鼠致富,非常畅销,经济效益很好,而台州本地少有人养殖,我不由动了心。”陈云杰回忆起自己的初衷。

挑战与机遇:养鼠业的“螃蟹”

“它们的样子看上去很‘萌’,但生性凶残,牙齿特别锋利,不懂它性子的人容易受伤害。”陈云杰捉住一只竹鼠的尾巴,往空中一提,笑着说,“必须抓尾巴,如果不小心被竹鼠咬到,手指会被咬掉。”

摸索与创新:养殖方法的突破

问题 解决方案
气候环境不适宜 不配备空调,通过驯化让竹鼠适应环境
温差大 在鼠窝构造上采用内外室结构,加盖保温材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陈云杰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

陈云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对竹鼠可卖到450-500元。竹鼠一年可养两批,春秋季节是繁殖的高峰期,交配后60天就能产仔,第一胎产1-2只,第二胎能产3-7只。养殖10个月,竹鼠达到约1.5公斤重时,就可以销售了。按目前市场价格来看,一公斤鼠肉能卖到100元左右。尽管现在养殖场的竹鼠存栏只有200多只,但陈云杰的目标是养殖1万只,这样,年收入可达400多万元。

家人的反对与支持

看到儿子回家养竹鼠,陈云杰的母亲非常反对:“读完大学有份好工作不容易,干嘛还要回家养竹鼠,人家会笑话的。我们这儿以前也有人养过这玩意儿,最后都失败了,儿子你千万不要冒这个风险!”

在陈云杰的细心呵护下,这些引进时约0.5公斤重的竹鼠,现已长到了约1.5公斤,今年5月就可以开始出售。

步入陈云杰的养殖场,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米糠、翠竹的清香,除了冷风机的声音,隐约还可听到“窸窸窣窣”的响声。只见养殖场内设有一个个用瓷砖隔开的竹鼠“营房”,一只只毛茸茸、胖嘟嘟的竹鼠,有的蜷缩成一团窝在角落里酣睡,有的抱着竹子啃得正欢,有的相互嬉戏打闹,模样憨态可掬,甚是可爱。

未来展望:新型农民的使命

“现在农村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技术的大学生回归,农业现代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觉得返乡创业,做一个新型农民,比在外打工要强。看来我的选择是对的,我要继续走下去,把事业做强做大。”陈云杰信心满满地说。

陈云杰的竹鼠养殖梦,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未来,他将以自己的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刚刚提到了陈云杰放弃高薪返乡养竹鼠,探索致富新路径。,下面我们来说竹鼠养殖:陈云杰的返乡创业新篇章。

初尝养殖艰辛,摸索适应之道

竹鼠虽可爱,但它们的性格却十分凶猛,牙齿锋利,处理不当会受伤。陈云杰在养殖过程中,深有体会。为了解决竹鼠在台州地区温差大的问题,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尝试了多种方法。最终,他决定不使用空调,通过几代驯化,让竹鼠适应这里的环境。他还特别设计了内外室结构的鼠窝,并在屋顶加盖保温材料,以减少温差。

陈云杰放弃高薪返乡养竹鼠,探索致富新路径

经济效益可观,目标远大

陈云杰的母亲对儿子的决定表示反对,认为他放弃稳定的工作回家养竹鼠风险太大。只是,陈云杰的父亲却给予了支持。在父亲的帮助下,陈云杰投资5万多元,在五支岙村猪埔场建造了竹鼠养殖场。他全身心投入到养殖工作中,把竹鼠视为“宝贝”。

市场前景广阔,竹鼠养殖成新宠

竹鼠的皮毛长绒厚,肉质鲜嫩,深受上海、广州等地沿海居民喜爱。陈云杰表示,竹鼠养殖市场前景十分乐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竹鼠养殖,让这个新兴行业在台州地区生根发芽。

从零开始,不断学习

陈云杰在养殖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竹鼠腹泻等问题。他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不断学习养殖技术。他还购买了《竹鼠养殖技术知识》等书籍,并到其他养殖企业参观取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