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山鸡育雏期易受疾病和恶劣环境影响

一、育雏期概述

山鸡的育雏期,从雏鸡出壳到脱温,是整个养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这段时间内,雏鸡的抵抗力较弱,易受疾病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山鸡育雏期易受疾病和恶劣环境影响

二、疾病预防

1. 温度控制:温度忽高忽低,雏鸡容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2. 饲养管理: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精心管理,如保持育雏舍清洁,定期消毒,避免病原体滋生。

三、环境控制

环境因素 适宜范围 注意事项
温度 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23-22℃;5周龄后:常温 避免温度波动过大,及时调整保温措施
湿度 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病原体滋生
光照 1-3日龄:24小时;4-7日龄:20-22小时;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全加光照 根据生长阶段调整光照时间,避免过度光照

四、饲养技术要点

1. 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

2. 饲料选择: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营养全面,易于消化。

3. 采食量:随日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五、案例分析

以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为例,通过科学的育雏管理,山鸡成活率从原来的70%提升到90%,显著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针对山鸡育雏期易受疾病和恶劣环境影响,需精心管理。的观点结束,现在看山鸡育雏关键:环境优化与疾病防控。

环境优化:营造适宜的生长空间

在山鸡育雏过程中,环境优化是关键。要确保育雏舍的清洁与消毒,防止病原体滋生。例如,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的小鸡饲养管理课程中提到,进雏前一周应将育雏舍及用具彻底清洗,并使用烧碱水或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此外,育雏舍的温度和湿度调控同样重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雏鸡健康成长,减少疾病风险。

山鸡育雏期易受疾病和恶劣环境影响

疾病防控是山鸡育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广西某养殖户在育雏过程中,注重雏鸡的免疫接种,有效降低了疾病发生率。他们按照兽医专家的建议,在雏鸡7日龄时进行首次免疫,之后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加强免疫,确保雏鸡免疫系统健全。

饮水与开食:把握黄金时机

光照调控:助力生长发育

光照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养殖户应根据雏鸡的日龄,合理调整光照时间。例如,在广西某养殖场,初雏1-3天保持24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之后逐渐转入自然光照。此外,光照强度也应适当调整,以确保雏鸡健康生长。

密度控制:优化饲养环境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养殖户应根据育雏舍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在广西某养殖场,他们采用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并根据雏鸡的日龄调整密度,确保每平方米的饲养密度在适宜范围内。

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山鸡育雏,用心呵护

山鸡育雏过程中,环境优化与疾病防控是关键。通过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以及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养殖户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雏鸡成活率。同时,关注雏鸡的生长发育,用心呵护,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