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莴苣叶片和茎部
作者:畜牧行家•更新时间:8小时前•阅读2
症状 | 传播途径 | 发病条件 | 防治方法 |
---|---|---|---|
叶片边缘出现水渍状,后期变褐色 | 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借雨水飞溅、水流及昆虫传播 | 高温多雨,大水漫灌,地块积水,发病相对较重 | 重病地区或重病田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精细管理,田间农事活动应尽量避免产生伤口 |
根部、茎部腐烂 | 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借雨水飞溅、水流及昆虫传播 | 高温多雨,大水漫灌,地块积水,发病相对较重 |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
植株病情由内向外发展,心叶逐渐向外腐烂发展 | 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借雨水飞溅、水流及昆虫传播 | 高温多雨,大水漫灌,地块积水,发病相对较重 | 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精细管理,田间农事活动应尽量避免产生伤口 |
莴苣软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对莴苣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治莴苣软腐病,
1. 识别症状
莴苣软腐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茎部和根部。叶片边缘出现水渍状,后期变褐色;根部、茎部腐烂;植株病情由内向外发展,心叶逐渐向外腐烂发展。
2. 了解传播途径
莴苣软腐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借雨水飞溅、水流及昆虫传播。因此,在种植莴苣时,要注意清理田间残留的病残体,避免病菌传播。
3. 掌握发病条件
4. 防治方法
- 重病地区或重病田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
- 精细管理,田间农事活动应尽量避免产生伤口
-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 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精细管理,田间农事活动应尽量避免产生伤口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防治莴苣软腐病,保障莴苣的产量和品质。
轮作与土壤管理重病地区或重病田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低洼田块应采用垅作或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病害流行期宜控制浇水。
堆肥处理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精细管理,田间农事活动应尽量避免产生伤口,发现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通风降温贮运期要注意通风降温。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案例分析:某莴笋种植户的防治经验
某莴笋种植户,在连续两年遭受莴笋软腐病困扰后,开始尝试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他实行了轮作,将莴笋种植地与其他作物轮换。他使用酵素菌堆肥,精细管理田间,尽量避免产生伤口。最后,他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了药剂。经过一年的努力,莴笋软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