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冬季芹菜斑枯病是芹菜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芹菜,作为我国常见的蔬菜之一,其生长过程中常受到斑枯病的侵扰。斑枯病,又称晚疫病,是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芹菜的产量和品质。

冬季芹菜斑枯病是芹菜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一、芹菜斑枯病的症状与危害

斑枯病主要侵染芹菜的叶片、叶柄和花茎。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淡绿色的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颜色变为黄褐色。严重时,叶片会枯黄,甚至脱落,导致芹菜减产和品质下降。

症状 危害
叶片斑点 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
叶片枯黄 降低品质,影响销售
叶片脱落 严重减产

1. 湿度大是发病的关键因素。冬春季保护地冷凉高湿的小环境很适宜芹菜斑枯病的发生与流行。

2. 温度适宜。在20~25℃的温度下,湿度大时发病重,并能迅速蔓延和流行。

3. 连阴雨或白天干燥,夜间有雾或露水,或温度过高过低,气温波动频繁时,发病重。

1. 平衡施肥。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追肥中要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增强植株的抗性。

2. 种子消毒。使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消毒,降低病原菌的传播。

3. 药剂防治。预防该病应在芹菜苗高3厘米时就开始进行喷药保护,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4. 及时清除病株。对于已经发病的棚室,要及时清除棚内的病株残体,减少菌源的扩散和蔓延。

5. 降温排湿。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超过20℃时要及时放风,夜间控制在10℃~15℃,缩小昼夜温差,减少结露。

四、案例分析

某芹菜种植户,在2019年冬季遭遇斑枯病侵袭,导致芹菜减产30%。通过采取以上防治措施,2020年该种植户的芹菜产量恢复至正常水平。

冬季芹菜斑枯病是芹菜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芹菜斑枯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宜的温度为20℃~25℃,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此外,连阴天、气温波动频繁或日间燥热、夜间结露等因素,都容易导致病害的蔓延。

  1. 种子处理选用无病种子,或在播种前用48℃~49℃的热水浸种30分钟,以杀死种子上的病原菌。
  2. 平衡施肥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追肥中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3. 药剂防治在芹菜苗高3厘米时开始喷药保护,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常用的药剂有百菌清、代森锰锌、瑞毒锰锌、杀毒矾、百菌清等。
  4. 环境调控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超过20℃时要及时放风;夜间控制在10℃~15℃,缩小昼夜温差,减少结露,切勿大水漫灌。
  5. 及时清除病株对于已经发病的植株,要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减少菌源的扩散和蔓延。

河南好美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芹菜种植过程中,对斑枯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通过采用种子处理、平衡施肥、药剂防治、环境调控和及时清除病株等方法,有效控制了斑枯病的发生,提高了芹菜的产量和品质。据统计,采用上述防治措施后,芹菜的病田率降低了30%,病株率降低了20%,病叶率降低了1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