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稻田养水蛭,亩产效益超水稻60倍

在广袤的田野间,一场农业革命正在悄然上演。这里不再是单纯的水稻种植,而是将稻田变成了孕育“软黄金”的宝地——水蛭养殖。令人惊叹的是,这种新型养殖模式不仅让稻田焕发新生,更将亩产效益提升了60倍,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稻田养水蛭,亩产效益超水稻60倍

水蛭:稻田里的“软黄金”

水蛭,俗称蚂蟥,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动物。在中医药中,水蛭以其清淤消肿、逐出恶血、消炎解毒的功效而闻名。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市场的繁荣,水蛭的需求量逐年攀升,价格也水涨船高。

稻蛭共养:创新农业养殖新模式

在吴江明星产业种养殖中心,董事长周伟民带领团队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稻蛭共养模式。这种模式将水蛭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项目 稻蛭共养 传统水稻种植
亩产效益 超过10万元 约1.7万元
资源利用 循环利用 单一利用
生态效益 提高 降低

周伟民介绍,采用稻蛭共养模式,每亩田可以放4500盆水稻盆栽,10万条水蛭满月苗。经过一年试养,水稻亩产高达1600斤,水蛭成品苗收获4万条,亩产效益达10万元。

稻蛭共养,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稻蛭共养模式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显著提高了生态效益。在稻田中养殖水蛭,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同时,水蛭的排泄物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进一步促进水稻的生长。

在安徽庐江县万山镇岳庙村,种粮大户卢昌军也是稻蛭共养的实践者。他流转了260亩土地,将其中20亩改建成水蛭养殖池。经过一年的养殖,他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益。

卢昌军说:“水蛭养殖让我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每亩养殖10万条水蛭,产量在400公斤左右,按当前市场价活体160元一公斤计算,今年利润就超过6万元。而种水稻除掉人工和成本,每亩只能获利1000元左右。”

稻蛭共养模式的出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还促进了生态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有望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稻蛭共养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稻田养水蛭,亩产效益超水稻60倍。的部分完成,下一步是稻田养水蛭,水蛭养殖新趋势。。

稻田养水蛭,亩产效益超水稻60倍

从自然放养到网箱养殖,技术革新助力增收

孙金成从2015年开始尝试水蛭养殖,最初采用自然放养,但产量和效益都不理想。后来改为网箱养殖,虽然产量有所提升,但成本也相应增加。如今,他正在探索更加高效的水蛭养殖技术,以期在保证产量的同时降低成本。

从种植大户到养殖新秀,年轻人探索致富新路径

周伟民自创出水蛭养殖致富新路后,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并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103个星火基地。他的“稻蛭共养”养殖模式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实用技术推介”项目,为更多农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致富保障。

未来展望:水蛭养殖,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中医药的重视,水蛭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水蛭养殖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为这一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预见,水蛭养殖将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新兴亮点,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