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荷共养模式:一种将虾与荷花在同一池塘中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
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近年来,一种将虾与荷花在同一池塘中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虾荷共养,正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虾荷共养的兴起
以荷花虾养殖为龙头,以乡村旅游为助力的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模式逐渐成型。望城区乔口镇盘龙岭村是长沙市荷花虾养殖重要基地,随着小龙虾的上市供应,村里也格外忙碌。
湖北荆州市荆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引进的“虾莲共生”模式,是利用稻田浅水环境既种太空莲,又养小龙虾。这种模式,已在荆州市荆州区试点示范成功,每667平方米产太空莲子100公斤、小龙虾100公斤,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
乌杨田园:网红地与避暑经济
朵朵荷花香气四溢,麻辣小龙虾令人垂涎欲滴,“乌杨田园”成为附近市民观荷、赏荷“网红地”,也带火了余庆县的“避暑经济”。今年7月底,余庆县首届“音乐文化周·龙虾美食节”在“乌杨田园”登场,赏荷、品尝小龙虾,观看古筝、太极、瑜伽、T台秀、汉服秀表演,三天时间里吸引了数万名游客流连忘返。
立体种养:探索荷虾共养新模式
为了增加收入,梅占贵还尝试在荷花园里发展立体种养殖,投放龙虾、鱼苗,探索荷虾共养的绿色种植模式。经过几年摸索,如今光龙虾养殖这一块,就可产出近两千公斤,市场售价50元每公斤,额外增加收入近10万元。
莲子可以入药,荷叶可以做茶,藕带可以做菜,整体可以观赏。荷花浑身都是宝,市场前景非常好,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王冰冰说,目前,公司准备在“乌杨田园”打造垂钓馆、鱼虾馆,统一进行绿化、亮化,使其真正成为“四季有花看,四季有鱼虾吃”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形成了蓝天、白云、荷花、游客为一体的极美景观,亩产莲子300斤以上。据新华社报道,“莲虾共养”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利用、互相补充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池塘混养是将同类不同种或异类异种生物在人工池塘中进行多品种综合养殖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间具有互相依存、竞争的规则,根据养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与数量,合理利用水域、饲料资源,使养殖生物在同一水域中协调生存,确保生物的多样性。
“虾荷共养”不仅把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绿色高效发展道路,还为附近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基于虾草共生原理,本研究通过不同虾草配置实验,探寻养殖生物在虾草共生系统中最适放置比例,试图建立一种生态养殖优化模式,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和养殖环境的生物调控。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产业园的用工量比较大,有些品种一年四季都需要人管护,这样能够让搬迁户在城市落脚,有事做。目前,产业园一年可容纳1000多人务工,用工高峰期一天就需要400多人。
早上8点钟不到,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子营街道上里社区“乌杨田园”的水产门市前便人声鼎沸,工作人员忙着给小龙虾过秤、分拣、装筐,皮卡车一辆接着一辆,将小龙虾运往余庆县城及遵义、瓮安、石阡等周边县市的超市及饭店。
40岁的杨恩权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只有小学文化,长期在家务农,年收入只有几千元。从松烟镇新台村搬迁到县城的安置点后,经人介绍在“乌杨田园”养小龙虾,每天任务是放水、喂苗、防病杀菌,年收入3万多元。
“工作不算累,收入也可以,比以前务农好。”杨恩权说,“住在城市里,以后娃娃读书方便。”
“按25元一斤的价格,我们平均每天要卖1200斤到1500斤小龙虾。”余庆县兴民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部门经理王冰冰说,这里山清水秀,非常适合水产养殖,产出的小龙虾品相好,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
项目 | 内容 | 时间 |
---|---|---|
乌杨田园产业园 | 集荷花种植、鱼虾泥鳅等养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 | 2018年7月 |
虾荷共养模式 | 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荷田不用化肥、农药,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养、虾荷双赢” | 持续进行中 |
“我们基地采用‘荷虾共作’模式,通过‘一地两用、一水两养、虾荷双赢’的生态养殖模式,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荷田不用化肥、农药,生产出生态...
63岁的小腮镇搬迁户马昌明表示,像他这个年纪,去外面打工很难找到工作,待在家里又闲不下来。现在他每天来这里捞浮萍、除水草,工作自由又有收入。
作为余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配套建设项目,2018年7月,余庆县引入兴民公司,在这里打造了“乌杨田园”产业园,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建设水生蔬菜基地1100余亩,打造集荷花种植、鱼虾泥鳅等养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实现生态观光、生态养殖、循环养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