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黑鱼苗种土池培育,需掌握科学管理技术

黑鱼,作为一种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鱼类,近年来在养殖业中备受关注。然而,黑鱼苗种土池培育过程中,如何掌握科学管理技术,成为养殖者关注的焦点。

黑鱼苗种土池培育,需掌握科学管理技术

一、水质管理

水质是影响黑鱼苗种生长的关键因素。随着培育池的施肥、投饲和鱼苗的成长,水质很容易过肥,甚至恶化,影响鱼苗的成活率。因此,适时注入新水,调节水质至关重要。

时间 操作 目的
投苗时 水位40~50厘米 初期提高水位,淡化水质
早期 每次加5~10厘米 逐步增加水深
后期 每次加10~15厘米 保持适宜水深

巡塘是日常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特别是早晨和晚上巡塘更为重要。

  • 早晨:注意鱼苗是否浮头,若有浮头要注意水质是否太肥。
  • 晚上:发现鱼苗集群现象,及时驱散或移动其位置。
  • 白天:观察鱼苗摄食、活动、发病动向和环境变化。

三、饲料投喂

黑鱼的饲料主要包括人工配合饲料、淡水或海水的小杂鱼、畜禽屠宰后的下脚料。投喂前,需进行分拣,剔除带硬棘的鱼类。

  • 初期:投喂量为体重的10%,后可适当减为体重的5%左右。
  • 投喂方式:一勺一勺投喂,减少饲料浪费。

利用土池培育天然饵料,面积2~4亩,最好两个以上池塘。施用肥水膏、光合细菌等肥水,使浮游动物的繁殖盛期与鱼苗的开口摄食时间一致。

水质调控:维持鱼苗健康成长的关键

巡塘工作是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每天早、中、晚进行三次巡塘,特别是早晨和晚上的巡塘尤为重要。早晨巡塘时,要关注鱼苗是否出现浮头现象,若发现浮头,需及时检查水质是否过肥,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注入新水进行控制,以防止死鱼事故的发生。晚上巡塘时,若发现鱼苗集群,应及时驱散或移动其位置,特别是在下风口集群时,要设法将其移至上风口或其他地方。此外,白天巡塘时,若发现鱼苗沿着池边来回游动,这通常意味着投饲量不足,需要增加投饲量。同时,还要关注水质变化,特别是在天气炎热、水质较肥、藻类丰富时,要适当换水,降低肥度,捞除藻皮。

黑鱼苗种土池培育,需掌握科学管理技术

黑鱼的营养价值与药用功效

黑鱼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它对于身体虚弱、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脾胃气虚、贫血等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黑鱼还能促进伤口愈合,具有消炎作用。虽然黑鱼肉质较为粗犷,但做成汤品后味道鲜美。黑鱼含有丰富的铁、钙、磷等多种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每100克黑鱼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0克,易于消化吸收,经常食用能够增强抵抗力。

亲鱼培养与人工催产

在黑鱼苗种培育前,需要提前进行亲鱼培养。通常在入冬前,收购体重1000克以上、体质健壮的乌鳢作为亲鱼,放入暖棚池塘进行培育。同时,放养一定数量的白鲢作为乌鳢种鱼的饵料。暖棚面积需保持在300平方米左右,水深控制在0.6~1米。在人工催产过程中,挑选成熟度好的亲鱼进行催产,通常在5月11日至29日分7批进行,以确保鱼苗的繁殖质量。

黑鱼苗种的放养时间一般在5至7月份,具体时间需根据地区气温、水温、气候等条件差异而定。鱼种下塘前,需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池内。体长10~14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9000~10000尾/亩,16~20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正确的养殖方法下,黑鱼的养殖周期约为一年,养殖周期结束时,黑鱼的体重可以达到一斤半至二斤。

饵料培育与土池育苗

日常管理与疾病防治

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观察黑鱼的摄食、活动、发病动向和环境变化。春季每星期换池水4/5,高温季节3天一小换,7天一大换。对于排出的污水,应进行必要的污水处理。同时,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确保黑鱼苗种的健康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4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