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豆角枯萎病是土壤传播真菌引起的病害

在种植豆角的农事过程中,豆角枯萎病无疑是一个让种植者头疼的问题。这种病害不仅影响豆角植株的生长,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豆角枯萎病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它有哪些典型的症状?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防治它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豆角枯萎病的神秘面纱。

豆角枯萎病是土壤传播真菌引起的病害

病因揭秘:土壤中的真菌是罪魁祸首

豆角枯萎病,顾名思义,是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这种真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侵害豆角植株的茎基部维管束。一旦感染,病菌会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堵塞维管束导管,并分泌有毒物质,破坏寄主细胞,使养分水分转运受阻,从而导致豆角植株枯萎死亡。

症状表现:从叶片到整株,枯萎病步步紧逼

症状类型 具体表现
叶片症状 下部叶片开始发黄,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叶脉两侧变黄至黄褐色,严重时全叶枯焦脱落。
根系症状 根系发育不良,根部皮层腐烂,新根少或没有,容易拔起。
植株症状 病株结荚明显减少,进入花期后,病株先呈萎蔫状,早上和晚上可恢复正常,后期全天萎蔫,甚至枯死。

防治策略:多管齐下,守护豆角健康

1. 轮作制度

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进行水旱轮作,减少土壤中病菌的积累。

2. 土壤处理

在酸性土壤中每亩施生石灰100公斤,可减轻枯萎病的发生。

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的双效灵水剂400倍液,或75%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50~150克,每7~10天灌1次,连灌2~3次。

在播种前,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克拌干土200公斤,沟施于播种行内,每亩施200公斤。

豆角枯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对豆角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只有深入了解其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才能在种植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守护豆角的健康生长。


谈完豆角枯萎病是土壤传播真菌引起的病害,表现为植株萎蔫、叶片黄化。,接下来聊聊豆角枯萎病防治策略研究。

案例一:豆角枯萎病的早期识别与应对

在我国的农业种植区,豆角枯萎病一直是困扰农户的一大难题。以2023年春季的一块豆角种植地为例,这片地连续三年种植豆角,导致土壤中病菌积累,枯萎病的发生率极高。种植户小李在发现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时,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

小李对病株进行了隔离,防止病菌扩散。他及时拔除病株,并集中销毁,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数量。此外,小李还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过施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植株的抗病能力。

豆角枯萎病是土壤传播真菌引起的病害

针对豆角枯萎病的防治,除了上述案例中提到的方法外,还可以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预防病菌传播。

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防治,小李的豆角种植地枯萎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对比防治前后的病情,发现病株数量减少了80%,叶片黄化现象明显减轻。此外,豆角的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提升,亩产量比往年增加了2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