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竹笋栽培技术要点:了解竹笋生长习性

竹笋,那鲜美脆嫩,富含多种营养的佳肴,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长江流域的毛竹春笋,还是珠江流域的麻竹、绿竹,都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选择。那么,如何科学地栽培竹笋,提高产量和质量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

竹笋栽培技术要点:了解竹笋生长习性

一、竹笋的生长习性

1. 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较深,需要特别注意土壤的深松和水分管理。

2. 灌溉和排水:南方地区在梅雨期和夏秋间有台风、暴雨,排水工作尤为重要,防止低洼处积水烂鞭。

3. 除草和松土:新建竹林在郁闭前易繁生杂草,每年要除草、松土两次,保持土壤的通风透气。

栽培技术要点 具体措施
土壤选择 选择柔软度深、渗透性强、排灌正常的腐植酸类土壤。
母竹选择 选择枝叶繁茂、分枝较低、节间短、无病虫害的1-3年生壮竹。
施肥管理 春夏间用稀释的人畜粪尿或尿素浇灌,秋季结合除草松土施栏粪或堆肥。

1. 埋鞭和铺土:掘除衰老鞭和浅鞭,诱导新鞭向土壤深层发展,铺土加厚耕土层。

2. 钩梢:截去竹秆的先梢,减少风雪危害,抑制竹秆的顶端优势。

3. 肥水管理:新栽竹林于春夏间用稀释的人畜粪尿或尿素分数次浇灌,秋季结合除草松土施栏粪或堆肥。

1. 采收时机:以笋头刚露出土面时挖取为佳,笋体小,肉脆嫩,纤维少。

3. 留笋保竹:适当留笋,保证母竹的养分供应,提高出笋数。

竹笋栽培是一门技术活,从选择合适的土壤、母竹,到施肥、灌溉、采收,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要点,才能确保竹笋的产量和质量。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帮助。


完成对竹笋栽培技术要点:了解竹笋生长习性,掌握种植、管理、采收等关键环节。的概述后,紧接着便是竹笋种植:因地制宜,高效益模式探析。

竹笋栽培技术要点:了解竹笋生长习性

灌溉与排水

除草与松土

竹笋栽培技术

华南地区栽培的几个著名笋用竹种包括麻竹笋、甜竹等。麻竹笋是珠江流域、福建、台湾最重要的笋用竹。竹合轴丛生,高20-25米,横径10-20厘米,出笋期5-11月,以7-8月最盛。

竹笋的种植和管理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母竹的选择与挖取至关重要,应选择枝叶繁茂、分枝较低、节间短、无病虫害的1-3年生壮竹。北方多用2-3年生,南方就近造林可用1年生母竹。

肥水管理

母竹的选留与更新

新造竹林在前5-6年内,要在出笋旺期尽量选留粗壮而地位适宜的春笋,让它们长大成林,使全林立竹分布均匀。早出土的笋多数是从浅鞭产生,长成的竹扎根浅、生长弱;迟出土的笋常因养分供应不足,多数成为退笋。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竹笋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竹笋种植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农业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创新,竹笋种植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