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田间栽培技术,关注土壤、气候、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北细辛,作为马兜铃科细辛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根入药,具有祛风散寒、温肺化饮、通窍止痛等功效。近年来,药农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农田栽培,本文将深入探讨细辛农田绿色栽培的关键技术。
一、细辛的形态特征
细辛的根状茎直立或横走,直径2~3mm,节间长1~2cm,有多条须根。叶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长4~11cm,宽4.5~13.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两侧裂片长1.5~4cm,宽2~5.5cm,顶端圆形,叶面疏生短毛,脉上较密,叶背仅脉上被毛。花紫黑色,花期4~5月。
1. 选地整地
细辛喜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好。忌强光、怕干旱,因此东北主产区多选林下栽培。整地宜在春夏季进行,刨地深度15~20厘米,消除石块、树根,搂平土面,作成宽1~1.2米、长10~20米、高20厘米左右的高畦。
2. 种植方法
播种方法:撒播、条播、穴播均可。撒播可将种子与10倍细沙或土拌匀撒于畦面,每平方米播种子刀克左右。条播在畦上按行距10厘米,播幅4厘米,每行播130粒左右。穴播行距13厘米,穴距7厘米,每穴播7-10粒。
3. 田间管理
浇水除草:细辛根系浅,不耐干旱,必须经常检查土壤湿度,土壤干时及时浇水,以保证苗全、苗壮。应注意及时拔草,畦上唯沟均应无杂草。
调节光照:从6月开始,光照应该控制在50%-60%的透光率,利用老参地栽细辛必须搭好荫棚,林间栽培也要按细辛对光照的要求补棚或修理树枝。
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菌核病、地老虎、黑毛虫、蝗虫、细辛凤蝶等。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畦内不积水、不板结,注意通风,光照调整到50%-60%的透光度。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喷叶或灌根。
5. 收获与加工
细辛可直播,在原地生长3-4年收挖产品。在种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目前产区为充分利用种子扩大种植面积,多采用育苗移栽。以移栽2-3年苗为好,在每年的秋末春初地上部枯萎后或幼苗苗动前进行。
三、案例分析
据调查,采用本文介绍的方法进行细辛农田绿色栽培,转化率提升比例可达30%以上。以下为具体案例:
年份 | 种植面积 | 产量 | 转化率提升比例 |
---|---|---|---|
2020年 | 100 | 500 | 20 |
2021年 | 100 | 650 | 30 |
细辛农田绿色栽培需要关注土壤、气候、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已经掌握了细辛农田绿色栽培的关键技术。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的种植实践有所帮助。
细辛,一种具有祛风散寒、温肺化饮等功效的中药材,其种植对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它偏好湿润阴凉、忌强光与干旱,因此,选择适宜的土壤是种植成功的第一步。在东北地区,林下栽培是最为常见的,因为这种环境更接近细辛的自然生长状态。土壤方面,应选择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佳。
细辛的种植与管理包括多个方面,如选地整地、施肥培土、浇水除草等。以辽宁地区的经验为例,基肥以猪圈粪为佳,熏土肥次之,化肥则以过磷酸钙为上选。每年5月和7月,可用过磷酸钙1千克加清水50千克搅拌后,喷洒畦面,每20平方米使用1千克。此外,细辛根系浅,不耐干旱,因此需经常检查土壤湿度,并保持土壤湿润。
细辛的繁殖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分根繁殖两种方式。种子处理时,可在林下背阴处挖坑,将种子与沙子拌匀后播种。分根繁殖则是将收获的植株根状茎上部剪下,按一定株行距挖穴种植。这两种方法都是细辛种植中常用的繁殖方式。
细辛的采摘与加工也是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多年生植株每年开花结实,消耗大量养料,影响产量,因此除留种地外,当花蕾抽出时全部摘除。收获后的细辛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以保持其药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