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鹧鸪育雏饲养技术,关注鹧鸪幼鸟成长过程

鹧鸪育雏饲养攻略:幼鸟成长的关键技术揭秘

鹧鸪,作为集观赏与食用于一体的珍禽,近年来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然而,要想养好鹧鸪,尤其是育雏阶段,却是一门大学问。本文将深入探讨鹧鸪育雏饲养技术,助您掌握幼鸟成长的关键。

鹧鸪育雏饲养技术,关注鹧鸪幼鸟成长过程
技术要点 具体内容
适宜温度 雏鹧鸪1周龄适宜温度为37-35°C,以后每周下降2°C左右,直至与自然温度相同。
饮水开食 破壳后24小时内,在40°C左右的温水中加入适量土霉素或维B,供雏鹧鸪饮用。第一次开食时,将饲料揉捏成小粒,撒入饲料槽。
饲养密度 破壳后10日内,养殖密度控制在80只/平方米左右,10-30天内降至50只左右,1-2月龄时减少至20只,最后稳定在15只左右。
光照通风 破壳后第一天至第七天,以全日照为主,第一周过后,光照时间降低至16小时。定期清理粪便,保持舍内卫生。
温湿度控制 7-15日龄时,温度控制在33°C左右;20-35日龄内,保持在28°C左右;第八周后,温度稳定在24°C左右。湿度控制在65%左右,第一周后保持在60%左右。

某养殖户在2019年采用科学育雏方法,将鹧鸪育雏成活率从原来的60%提升至90%。具体措施如下:

  • 严格按照育雏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要求进行管理。
  • 选用优质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 定期对雏鹧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 加强饲养员培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1. 选择优质种蛋,确保雏鹧鸪初生质量。

2. 严格控制育雏环境,保持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适宜条件。

4. 加强饲养员培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掌握鹧鸪育雏饲养技术,是提高鹧鸪养殖效益的关键。通过科学管理,可以确保鹧鸪幼鸟健康成长,为鹧鸪养殖产业带来更多收益。

科学饲料配方,助力健康成长

为了促进鹧鸪的健康成长,合理的饲料配方至关重要。通过精心配制的饲料,可以有效地提高鹧鸪的繁殖和生产性能。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鹧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调整饲料的成分和比例,确保它们获得充足的营养。

鹧鸪育雏饲养技术,关注鹧鸪幼鸟成长过程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优化生长环境

随着鹧鸪养殖规模的扩大,饲养密度成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过高的密度会导致雏鹧鸪之间互相打斗,增加死亡率;而过低的密度则可能导致场地浪费,增加养殖成本。因此,合理的饲养密度是关键。在鹧鸪破壳后的前10天内,建议将密度控制在80只/平方米左右,之后逐渐降低至50只,直至1-2月龄时的15只左右。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鹧鸪育雏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在育雏初期,温度应控制在37-35°C,之后每周逐渐降低2°C,直至与自然温度相同。同时,湿度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避免雏鹧鸪感染病菌或引发呼吸道疾病。

饮水开食,确保营养摄入

在鹧鸪破壳后的24小时内,应在40°C左右的温水中加入适量的土霉素,供雏鹧鸪饮用。如果是外购的雏鹧鸪,则应加入适量的维B。饮水后,雏鹧鸪即可开食。最初,饲料应揉捏成小粒,撒入饮水槽中,让雏鹧鸪自由取食。在前三天,最好保证不断料,三天后可转为用料槽喂食,以多喂少量为原则。

光照通风,保持空气质量

在适宜的温度下,做好通风透气工作,提高舍内氧气含量,排出二氧化碳,有助于增强鹧鸪的新陈代谢能力。同时,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对鹧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破壳后的第一天至第七天,以全日照为主,之后逐渐降低至16小时。此外,定期清洗水料槽,每天定时清理粪便,为雏鹧鸪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鹧鸪育雏,细节决定成败

鹧鸪育雏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通过科学饲养、合理控制密度、精确调控温湿度、确保营养摄入以及保持空气质量,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鹧鸪育雏的成活率。希望本文提供的技巧能够帮助到广大养殖户,共同推动鹧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