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前饲养管理,关注营养、环境与行为
在农业养殖领域,蛋鸡的产蛋效率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要想让蛋鸡高产、稳产,产蛋前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以下将从营养、环境和行为三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蛋鸡产蛋前的饲养管理策略。
一、营养管理:为蛋鸡提供充足的营养
在蛋鸡产蛋前,营养管理是基础。
周成活率 | 周龄体重 | 饲养日高峰产蛋率 |
---|---|---|
95% | 2.0kg | 80% |
产蛋率日龄 | 产蛋率日龄 | 蛋重 |
60天 | 60天 | 60g |
至周龄饲养日产蛋总重 | 产蛋高峰期 | 料蛋比 |
2.5kg | 12周 | 2.5:1 |
产蛋率周龄 | 年产蛋总重 | 平均蛋重 |
8周 | 300kg | 60g |
周龄耗料量 | 产蛋期日耗料 | 产蛋期体重 |
1.5kg | 0.3kg | 2.5kg |
产蛋期成活率 | 至周龄 | 成活率 |
95% | 12周 | 95% |
饲料消耗 | 产蛋日龄 | |
1.5kg | 60天 |
1. 适时转换产蛋料:蛋鸡在18周龄前做好入笼工作,让蛋鸡有充足的时间熟悉环境。入笼前做好接种工作,如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以及禽流感等。入笼后做好驱虫工作,体内体外都要驱除到位。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降低蛋鸡的应激反应。
2. 饮水管理:蛋鸡在产蛋前期需要大量的水分来满足产蛋过程中的水分需求。5月龄时,是蛋鸡产蛋料需求高峰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不可限制饲喂,应充分满足蛋鸡生长对饲料的需求。让蛋鸡以自由采食为主,并保证开灯期间料槽中始终有饲料。
二、环境管理: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
- 合理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鸡只数量。
- 环境控制:蛋鸡的产蛋能力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 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关键点:建议选择优质饲料原料,确保饲料营养的全价与稳定,推荐使用峪口蛋鸡专用预混合饲料。
2. 增加光照:在农村养殖蛋鸡时,很多养殖户都是以自然光照法为主。18周龄时,如果鸡群的体重达标,每半个月左右要增加光照时间半小时左右。一直持续到产蛋最高峰期的时候,每天要保持有16小时左右的光照时间。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发生噪音,降低蛋鸡的产蛋率。
- 适时转换产蛋料:鸡进入产蛋鸡舍后,要进行为期1周的逐渐换料期,以便使鸡的消化系统和肠道内的微生物区系逐渐适应。
案例一:科学饲料,助力产蛋高峰
在河南省安阳市,有一位名叫马发顺的养殖户,他的蛋鸡养殖场采用了一种独特的饲养策略。在蛋鸡18周龄时,他开始转换饲料,从生长料过渡到产蛋料。这种产蛋料含有丰富的钙和蛋白质,有助于提高产蛋率。在产蛋高峰期,马发顺的蛋鸡平均日产蛋率达到95%,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蛋鸡年产蛋总重达到了每只3000克,而料蛋比仅为1.5:1,这在当地是非常罕见的。
在河南省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有一项关于蛋鸡环境控制的研究。研究指出,产蛋鸡最适合的温度是13~23℃,冬季最好能保持在10℃以上,夏季最好能保持在30℃以下。此外,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在遵循这一策略的养殖场,蛋鸡的产蛋率稳定在90%以上,且蛋重和蛋壳质量都有所提升。
案例四:适时转群,降低应激反应
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产蛋鸡的高效饲养过程中,饲料营养、光照、环境控制、转群和驱虫等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将这些环节做到位,才能确保蛋鸡的产蛋率、蛋重和蛋壳质量,从而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