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长周期需充足水分、养分和光照
预防根系衰老,必须创造有氧气的土壤环境,使水稻维持旺盛的根系活力,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不断地供给地上部,生产干物质。稻田钾元素充足时,可提高其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率,对减少黑根病有明显效果。水稻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期时,叶面积增加很多,外界气温又高,光合作用强,物质代谢旺盛,尤其是水分代谢非常活跃,因而对水分的需要量大。
水稻分蘖期采用浅水与湿润灌溉相结合,分蘖期间稻田不能长期深灌,当稻田水深达5厘米时分蘖推迟,分蘖总数和有效分蘖数减少。水稻分蘖中期要适当保持露田湿润,可以有效促进根系生长,水稻分蘖末期田间禾苗封行,及时晒田,晒田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水稻生长周期需充足水分、养分和光照
生长阶段 | 需水量 | 需肥量 | 光照需求 |
---|---|---|---|
种子萌发期 | 种子本身重量30% | 低 | 适中 |
分蘖期 | 较高 | 适中 | 适中 |
拔节期 | 较高 | 适中 | 适中 |
抽穗扬花期 | 最高 | 适中 | 适中 |
灌浆结实期 | 适中 | 适中 | 适中 |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很多地区都有种植,水稻种植管理过程中,各个生育期对水的需求量不相同,通过大田排灌来满足水稻生长时期的需水量,达到“以水调肥、以气促根、以根促苗、以苗促穗,稳产高产”的目的,那么水稻如何科学管水?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水稻种植各个时期的管理
1、插秧期
为了保证水分与氧气的供应,最好采用浅水与湿润灌溉相结合,浅水层有利于提高水温和地温,增加茎基部的光照强度,加强土壤养分的分解,促进根系生长。水稻种子在萌发期需水量较少,在适当的温度和氧气条件下,只要吸收种子本身重量30%的水分就可以萌发,40%的水分最为适宜。而地下部根的生长不仅需要足够的水分,还需要充足的氧气。
孕穗到抽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量最多的时期,也是耐旱性最弱的时期,此期如果缺水,幼穗发育受害或受阻。此期田内水层管理应保持3厘米左右,灌好“养胎水”,防止干旱受害。抽穗开花期间高温热害天气,灌溉条件好的可采用田间灌跑马水以降低田间温度。寒露风影响可灌深水10厘米左右保温。
以上就是水稻种植各个时期的管理了,不同时期需求条件不一,为了有效保证水稻生长,以及后期产量质量,这几个时期的科学管水很是关键,稻农们要注意了。
抽穗后水稻开花受精,籽粒开始灌浆,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增加土壤氧气来维持根的生理机能,同时也利于保持叶片的活力,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促使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增加粒重。进入黄熟后,需水减少,一般不再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使籽粒能获得更多的养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水稻的生长发育一,水稻的一生,一,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
光照充足加强了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供给根的养分增多,所以促进了根系的发育,提高了根系活力,增加了根系对无机养料的吸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一、水稻根系活力与土壤环境
二、分蘖期灌溉策略
通过将每天的浸种水温相加,达到100℃,即可满足种子吸水需求。
插秧期,田块水层控制在2厘米左右,保持薄水层但不宜过深,确保株行距一致,浅插、直插,避免漂秧和缺蔸,以促进缓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