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秋季稻田养鱼病害频发,影响产量与品质

随着秋季的到来,稻田养鱼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然而,近期稻田养鱼病害频发,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为您详细解析秋季稻田养鱼病害的成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秋季稻田养鱼病害频发,影响产量与品质

一、发生的病因及控制

病因 控制方法
夏眠虫卵、原虫孢子体复活 使用渔药杀灭虫卵、幼体阶段
寄生虫侵袭鱼体 勤巡田,早发现,速诊断,快治疗
细菌、病毒感染 调整水质,合理喂食,加深水位治疗

在立秋之前,稻田中的“夏眠”虫卵、原虫孢子体等逐渐复活,繁衍生长成幼虫。这些幼虫寄生在鱼体表面、鳃部或体内粘液中,迅速繁殖生长,成为水环境中危害鱼类的优势种群。此时,使用相对浓度较低的渔药,在短时间内即可有效杀灭它们,把寄生虫消灭在虫卵、幼体阶段,从而控制和减轻寄生虫、病毒和细菌对鱼儿造成的危害。

疾病 症状
细菌、病毒性烂鳃病、赤皮病、出血病、肠炎病 鱼体发黑消瘦,粘液少,游动乏力;体表发炎腐烂;鳃丝腐烂发黑;肛门红肿、腹部肿大、轻压流血或黄色粘液;体表下肌肉、口腔、颅顶和两侧、肛门肠管出现块状充血症状
寄生虫性鲺病、锚头蚤、指环虫、车轮虫 体表发黑,粘液多,先狂游、后乏力;体表和鳃部色泽新鲜无腐烂,可见挂线状时多为锚头蚤病;发现有爬行点状虫体则为鲺病;见有小灰白点症状为车轮虫、指环虫等小型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发病后,多引发细菌、病毒性疾病并形成并发症。因此,在防治过程中,要注重综合防治,既要杀灭寄生虫,又要防止细菌、病毒感染。

三、预防措施

  • 选用健壮活泼、无病无伤、食欲好、抗病力强的种苗。
  • 投喂鱼爱吃、营养全、新鲜不变质的饵料,做到“四定”投喂,及时清除剩饵残渣,食料场常消毒。
  • 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在保证水稻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加深水位,做到全天微流水,3-5天换水一次。
  • 每月连喂3天大蒜素可有效预防肠炎病的发生。

四、治疗方法

方法 具体操作
渔药控制 用生石灰调水消毒,每半个月生石灰化浆泼洒一次;每月用渔用杀虫剂消毒一次,适中用量浸泡2-3天;灭菌、灭虫后要泼洒渔用灭菌剂2-3天;每月连喂3天防肠炎病药饵。
中草药治疗 松、樟及苦楝的树枝、叶、根,大蒜头,穿心莲等,直接浸泡于沟池中或制成药水泼洒或制成药饵投喂。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秋季稻田养鱼病害,提高产量与品质。

稻田养鱼病害新挑战与应对策略

秋季稻田养鱼病害频发,影响产量与品质

病害防治的关键步骤

  1. 勤巡田、早发现、速诊断、快治疗定期巡视稻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诊断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2. 调整水质及时调整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新和溶氧量,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合理喂食投喂新鲜、营养均衡的饵料,避免剩饵残渣污染水质。
  4. 使用渔药在必要时,使用渔药进行防治。如生石灰调水消毒,每月用渔用杀虫剂消毒一次,泼洒渔用灭菌剂等。

具体案例:如何应对寄生虫感染

某养殖户在稻田养鱼过程中,发现鱼群出现异常,体表发黑,粘液增多。经诊断,发现是寄生虫感染。养殖户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泼洒杀虫灭菌渔药连续泼洒2-3次,消灭寄生虫。 2. 鱼体药浴将鱼体浸泡在药水中,持续5-10天。 3. 调整水质加深水位,保持水质清新。 4. 投喂药饵连续投喂2-3个疗程,每疗程3天。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鱼群恢复了正常,养殖户的稻田也迎来了丰收。

随着科技的进步,稻田养鱼病害防治将朝着更加科学、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例如,利用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精准诊断病害,提高治疗效果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