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黄鳝病困扰养殖户,五类病症需土法治愈

黄鳝,作为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黄鳝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一直是养殖户的心头病。本文将针对黄鳝养殖中常见的五大病症,为您提供土法治愈的实用方法。

黄鳝病困扰养殖户,五类病症需土法治愈

一、缺氧症

缺氧症是黄鳝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尤其在高温天气下更为严重。此病多因鳝池中温度较高,耗氧较多,导致鳝池缺氧。预防方法包括:经常巡池,抽查鳝体和鳝池水质,一旦发病,立即换水。并配合底泥加强增氧措施。

二、发烧病

发烧病多发生在高温天气,由于鳝池中温度较高,耗氧较多,导致鳝池缺氧。同时因水面高温,黄鳝无法探头呼吸空气,导致黄鳝频繁探头于洞外,造成肌肤呼吸功能紊乱,最终使鳝衰竭死亡。预防的方法是:要经常巡池,抽查鳝体和鳝池水质,一旦发病,立即换水。并配合底泥加强增氧措施。

三、梅花斑状病

梅花斑状病在长江流域一带常发生在7月中旬,病状为黄鳝背部出现黄豆大小的梅花斑状溃烂点。防治的方法是:每百公斤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10克,拌入豆饼3公斤,制成药丸投喂,连续投喂3-5天即可。

四、肤霉病

肤霉病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和饵料不足而引起黄鳝互相残杀致伤而引起的,病鳝身上有绵霉状菌丝,体质瘦弱,很少摄食,终致衰竭死亡。防治的方法是:用占池水重量万分之四的食盐和1/2的小苏打拌匀,加水溶化后,进行全池泼洒。

五、毛细线虫病

毛细线虫病是由寄生于黄鳝体表的原生动物引起的。病状为鱼身及鳃部出现白色小点点,搔挠身体,摇头晃尾。治疗方法包括浸泡药物、水温调整以及水质清理等。

病症 症状 防治方法
缺氧症 黄鳝频繁探头于洞外,肌肤呼吸功能紊乱 经常巡池,抽查鳝体和鳝池水质,一旦发病,立即换水。并配合底泥加强增氧措施
发烧病 黄鳝无法探头呼吸空气,导致肌肤呼吸功能紊乱 要经常巡池,抽查鳝体和鳝池水质,一旦发病,立即换水。并配合底泥加强增氧措施
梅花斑状病 黄鳝背部出现黄豆大小的梅花斑状溃烂点 每百公斤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10克,拌入豆饼3公斤,制成药丸投喂,连续投喂3-5天
肤霉病 黄鳝身上有绵霉状菌丝,体质瘦弱,很少摄食 用占池水重量万分之四的食盐和1/2的小苏打拌匀,加水溶化后,进行全池泼洒
毛细线虫病 鱼身及鳃部出现白色小点点,搔挠身体,摇头晃尾 浸泡药物、水温调整以及水质清理等

以上五种病症是黄鳝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了解并掌握相应的防治方法,对提高黄鳝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为广大黄鳝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不仅要理解黄鳝病困扰养殖户,五类病症需土法治愈。,还要全面掌握黄鳝病害克星:土法秘方解难题。

一、病害解析:黄鳝养殖中的常见难题

在黄鳝养殖的过程中,病害问题一直是养殖户心头的大患。其中,发烧病、梅花斑状病、肤霉病等病害,不仅影响了黄鳝的生长发育,还降低了养殖效益。以下,我们就来详细解析这些病害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二、发烧病:高温下的隐形杀手

黄鳝病困扰养殖户,五类病症需土法治愈

三、梅花斑状病:长江流域的常见病害

四、肤霉病:密度过大引发的灾难

五、出血病:新发现的无形杀手

出血病是新发现的一种黄鳝病害,症状是黄鳝口腔内有血样液体,体表布满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防治出血病的方法是:全池泼洒浓度为1g/m3的漂白粉,口服磺胺噻唑2.5g/50kg体重,连续6天,首次加倍。

六、:科学防治,确保黄鳝养殖健康发展

黄鳝病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养殖户们从源头抓起,严格按照苗种采集技术采集运输苗种,并严格实施日常管理措施。同时,针对不同病害,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才能确保黄鳝养殖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