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海参人工育苗技术中,浮游幼体培育是关键环节

在海洋养殖的领域中,海参因其珍贵的营养价值而备受关注。而海参的人工育苗技术,尤其是浮游幼体的培育,是整个养殖过程的核心环节。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环节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海参人工育苗技术中,浮游幼体培育是关键环节

一、海参育苗场的选址与设施

选址至关重要。理想的育苗场应位于水质洁净、无污染的内湾,远离工业和农业污染源。此外,场区应避免风浪,确保育苗设施的安全稳定。

设施要求 具体说明
水质 无大量淡水注入,海区盐度适宜,无工业、农业、生活污染。
位置 建于风浪较小的内湾,无浮泥。
设施 包括孵化池、培育池、增氧设备、过滤系统等。

二、幼体选优与布池

在受精卵发育到初期耳状幼体后,进行幼体选优是保证育苗质量的关键步骤。通过观察幼体的外部形态、生命力等特征,筛选出健康、发育良好的幼体进行培育。

布池时,应根据培育池的面积和育苗密度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幼体在培育过程中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三、饵料投喂

饵料是幼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人工育苗过程中,应选择适合幼体消化吸收的饵料,如单胞藻、海洋红酵母等。同时,注意饵料的营养搭配,以满足幼体的生长发育需求。

饵料种类 特点
单胞藻 个体小,悬浮性强,易消化吸收。
海洋红酵母 个体小,悬浮性强,易消化吸收。
鼠尾藻磨碎液 富含营养,易于幼体捕食。

四、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保证幼体健康生长的关键。应定期更换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适宜。同时,注意控制水温、pH值等理化因子,为幼体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 控制水温,适宜幼体生长。
  • 调整pH值,保持稳定。
  • 监测水质指标,及时发现问题。

五、增氧与搅池

在静水条件下,幼体易长时间大量密集于水的表层,导致局部水体水质恶化。因此,应采取增氧和搅池的方法,保持幼体在池内均匀分布,并补充池水中氧的消耗。

六、幼体发育正常与否的检测与判定

在育苗过程中,需定期观察幼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判断其是否正常。

  • 体长增长:观察幼体的体长增长情况,判断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 胃的形态:观察幼体胃的形态,判断其消化吸收能力。
  • 水体腔发育:观察幼体水体腔的发育情况,判断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 五触手幼体:观察幼体五触手的出现情况,判断其变态附着是否正常。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进行海参人工育苗,提高幼体的成活率和变态率,为海参养殖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说完了海参人工育苗技术中,浮游幼体培育是关键环节。,接下来聊聊海参育苗:浮游幼体培育技术革新。

海参育苗:突破传统,创新培育技术

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的一个海参育苗场,一场关于海参育苗技术的革新正在进行。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更有着一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养殖户。

幼体选优,精准培育

在这个育苗场,选优是第一步。育苗人员会仔细筛选受精卵发育到初期耳状幼体,将健壮、发育良好的幼体挑选出来,确保后续培育的幼体质量。这一过程中,他们会使用多种方法,如吸底和倒池,清除质量差、死亡的胚体和其它污物,让健康幼体在池内继续培养。

海参人工育苗技术中,浮游幼体培育是关键环节

科学投喂,营养均衡

在饵料方面,这个育苗场采用了多种单胞藻饵料,包括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中肋骨条藻等,这些饵料个体小、活力弱、宜高密度、大面积培养。同时,还会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幼体需求,灵活调整饵料种类和投喂量。例如,初耳幼体每日投饵2~3次,日投饵量2万个细胞/ml左右。

水质管理,确保健康

水质管理是育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这个育苗场采取多种措施来确保水质,如每日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培育水体的1/4~1/3,以及使用虹吸法、滤鼓换水等方法。此外,还会通过镜检幼体胃的饱满度和培育池水中的残饵量来具体掌握投饵量。

创新技术,提高效益

在这个育苗场,还尝试了多项创新技术。例如,采用网箱浓缩法将孵化池内含有幼体的水吸入网箱内,使水通过网箱流出,幼体浓缩滞留于网箱内,从而提高培育效率。此外,还尝试了滤鼓换水、拖网法等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未来展望,绿色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这个育苗场在提高海参育苗成功率的同时,也注重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创新技术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为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