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池塘主养青鱼,需掌握其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一、青鱼的生活习性

青鱼,别名黑鲩、青混等,是淡水鱼养殖中的传统品种。其习性较为独特,通常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以螺蛳、蚌、蚬、蛤等软体动物为主食,也捕食虾和昆虫幼虫。

池塘主养青鱼,需掌握其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青鱼体型较大,生长迅速,最大重量可达70kg。在养殖过程中,了解其生活习性至关重要。

二、池塘条件与准备

池塘面积以8-10亩为宜,水质要求优良、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底淤泥厚度应控制在20厘米以下。每个塘口配备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1-2台。

放养前需进行干塘曝晒,并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鱼种放养时,水位控制在1-1.2米。

三、鱼种放养与管理

选择无伤、无病、体格健壮、规格整齐的鱼种进行放养。每亩放养规格为200-250克的青鱼鱼种900-1100尾,搭配放养规格为200克的白鲢鱼种200尾,规格为250克的鳙鱼鱼种50尾,规格为50克的彭泽鲫鱼种50尾。

鱼种放养前需用盐水浸洗消毒3分钟。

四、饲养管理

饲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要求适口、新鲜。投饲率根据季节和鱼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青鱼喜欢吃活螺蛳,在摄食量较大的7-8月份,可收购一定量的鲜活螺蛳与混合颗粒饲料一起投喂。

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鱼摄食、生长情况。每半个月注入新水20厘米左右,掌握增氧机的开关时间,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以预防鱼病和调节水质。

五、鱼病防治

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并重。鱼种放养后全池泼洒灭虫药物,以后每隔半个月左右,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0-20克化水全池泼洒,7-8月份预防青鱼肠炎病。

六、混养策略

在混养中,草鱼为主,兼养花鲢、白鲢、鲫鱼、鲤鱼等。草鱼饵料以牧草为主,草鱼吃剩的残渣为鲤鱼等杂食性鱼类的优质饲料。鱼类间互相共生,育种养殖费用降低,经济效益良好。

七、捕捞与效益

适时捕捞,一般10月份以后,青鱼规格达1公斤以上,白鲢规格达1公斤,鳙鱼规格达1.5公斤,彭泽鲫规格达0.4公斤,可酌量捕捞上市。

通过以上养殖技术,可提高池塘养殖效益,实现亩产青鱼1000公斤左右的目标。

项目 规格 数量
青鱼鱼种 200-250克 900-1100尾
白鲢鱼种 200克 200尾
鳙鱼鱼种 250克 50尾
彭泽鲫鱼种 50克 50尾


不仅要理解池塘主养青鱼,需掌握其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还要全面掌握青鱼养殖关键技术解析与应用。

青鱼习性解析与池塘选择

青鱼,以其稳重的习性著称,它们偏爱水体的中下层,以螺蛳、蚌等软体动物为食。在实施养殖时,合理选择池塘至关重要。理想的水域应保证水质清澈,水体面积适中,且底泥不宜过厚,以20厘米以下为宜。

池塘主养青鱼,需掌握其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案例:在湖北某地,当地养殖户张师傅便选择了这样的池塘,其池塘底泥仅15厘米,水质清澈,为青鱼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张师傅的养殖实践证明,合理的池塘条件对青鱼的生长至关重要。

鱼种放养与搭配策略

鱼种的选择与放养密度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放养前,需确保鱼种无伤无病,规格整齐。以张师傅的池塘为例,他每亩投放了900-1100尾规格为200-250克的青鱼鱼种,并搭配放养了其他鱼种,如规格为200克的白鲢鱼种200尾。

这种鱼种搭配不仅有助于改善水质,还能通过不同鱼类的共同生长,降低饵料成本,提升整体养殖效益。

饲养管理与饲料投放

饲养过程中,饲料的适口性和新鲜度至关重要。张师傅在鱼种放养初期,采用0.5%-1.5%的投饲率,而在夏季则调整至3%-6%。他还注重利用鲜活螺蛳与颗粒饲料搭配,以减少青鱼肠炎病的风险。

坚持每日巡塘观察,适时注入新水,控制增氧机开关时间,这些细节都极大地影响着青鱼的生长状况。

提高经济效益的混养模式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张师傅采用了混养模式。他在池塘中养殖了多种鱼类,如草鱼、花鲢、白鲢等,充分利用了草鱼吃剩的残渣作为鲤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饲料,实现了水体的循环利用,显著提升了养殖收益。

这种混养模式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增强了水体的肥度,为鲢鱼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适时捕捞与市场前景

养殖到一定阶段后,适时捕捞也是关键。在张师傅的鱼塘中,到了10月份,青鱼、白鲢、鳙鱼等均达到上市规格,这时便可以酌量捕捞,实现收益。

青鱼作为传统养殖品种,近年来市场需求稳步上升,养殖青鱼的前景十分乐观。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养殖户不仅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为市场提供优质的青鱼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