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石斑鱼苗标粗技术是提高石斑鱼成活率的关键环节

标粗场所的选择

石斑鱼苗的标粗可以在育苗池内进行,也可以在养殖池塘内建立专门的标粗池。这些标粗池通常是长方形的水泥池,容积在10~25立方米之间,水深保持在1~1.8米。

石斑鱼苗标粗技术是提高石斑鱼成活率的关键环节

石斑鱼的天性及相互残食现象

石斑鱼是肉食性凶猛鱼类,相互残食是其天性。这一现象的产生大致有三方面原因:

  • 饵料不足
  • 个体差异大
  • 放养密度过大

分级筛选的重要性

根据幼鱼的规格进行分级筛选是鱼苗标粗的关键。标苗结果直接决定着石斑鱼苗种的产量,而标粗的成活率则直接影响到石斑鱼养成的最终收益。及时分苗可以提高培育成活率,保持规格整齐,分化不明显。筛选后同级鱼苗体长一般相差不超过1.0厘米。

标粗技术要点

技术要点 具体措施
饵料投喂 投喂鱼、虾肉糜,或新鲜的碎鱼、小杂虾或较小的活鱼苗。每公斤鱼、虾肉糜和新鲜的碎鱼、小杂虾或较小的活鱼苗应加入10毫升活性蒜宝和10克酶解多糖,拌匀放置1小时后投喂。
光照 室内培育池采用自然光,室外培育池白天要避免直射阳光,可用泡沫控制光照强度。
水质管理 保持稳定和良好的水质、底质环境。每3~5天按每立方米投放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各0.5克,可保持底质和水质清新。在每次投喂时,都必须进行新旧水的交换。

病害防控

在标粗过程中,弧菌病及白点病是最常见的疾病。弧菌病多数是由于池子肮脏引起,一般会表现为腹鳍腐烂。而白点病则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多表现为季节性,其症状表现为头部或身体各处均出现腐烂及白点。防治措施包括使用百安威稀释后全池泼洒,第二天按每立方米用六控底健康+底舒安各0.5克混合干撒等。

石斑鱼苗标粗技术是提高石斑鱼成活率的关键环节。通过选择合适的标粗场所、合理控制饵料投喂、光照、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控,可以有效提高石斑鱼苗的成活率,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收益。


我们谈过了石斑鱼苗标粗技术是提高石斑鱼成活率的关键环节。,再来谈谈石斑鱼苗标粗技术:成活率提升之道。

一、标粗场所的选择与建设

在石斑鱼苗的标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场所至关重要。我们既可以选择在育苗池内直接进行标粗,也可以在养殖池塘内建设专门的标粗池。这些标粗池通常采用长方形水泥结构,容积在10到25立方米之间,水深保持在1.8米以内。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石斑鱼苗的生长空间,又便于日常管理和维护。

二、分级筛选,提升成活率

石斑鱼苗的分级筛选是标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由于石斑鱼具有肉食性凶猛的天性,相互残食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根据幼鱼的规格进行分级筛选,不仅可以提高培育成活率,还能保持鱼苗规格整齐,分化不明显。筛选后的同级鱼苗体长相差一般不超过1.0厘米,这有助于减少因规格差异引起的竞争和残食。

石斑鱼苗标粗技术是提高石斑鱼成活率的关键环节

三、科学投喂,促进生长

在投喂方面,我们可以根据鱼苗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饵料。对于2.4厘米以上的鱼苗,可以投喂鱼、虾肉糜;当鱼苗全长达到3.6厘米以上时,则可转为投喂新鲜的碎鱼、小杂虾或较小的活鱼苗。在投喂过程中,每公斤饵料中加入适量的活性蒜宝和酶解多糖,不仅能保肝健肠养胃,还能促进诱食和生长,有效防控寄生虫的滋生。

四、水质管理,确保健康

保持稳定和良好的水质、底质环境是标粗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的。每3到5天,按每立方米投放适量的六控底健康和粒粒神,以保持底质和水质清新。同时,每次投喂后都要进行新旧水的交换,观察鱼苗的摄食情况和饱食率,确保水体中的残饵量得到及时调整。此外,定时进行吸污和换池,密切关注鱼苗的生理生态反应,及早进行分筛培育。

五、病害防控,保障生产

在石斑鱼苗的标粗过程中,病害防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弧菌病和白点病是常见的疾病,弧菌病多由池子肮脏引起,表现为腹鳍腐烂;而白点病则多表现为季节性,症状为头部或身体各处出现腐烂及白点。针对这些病害,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百安威进行全池泼洒,以及投放适量的六控底健康和底舒安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石斑鱼苗标粗技术的关键在于精细化管理。只有通过科学的分级筛选、合理的投喂、严格的水质管理和有效的病害防控,才能确保石斑鱼苗的成活率,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养殖模式的不断创新,石斑鱼苗的标粗技术将更加成熟,为我国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