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马鹿茸产量提高十法,探讨提升马鹿茸产量的方法与策略

在鹿类养殖领域,马鹿以其高产量、高品质的鹿茸备受瞩目。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与策略,有效提升马鹿茸的产量,助力养殖户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马鹿茸产量提高十法,探讨提升马鹿茸产量的方法与策略

一、精选优质品种

品种的选择是提高马鹿茸产量的首要条件。如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以及杂交培育的东新马鹿等,这些优良品种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可提高鹿茸产量30%至60%。

二、精细化管理繁殖母鹿

母鹿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仔鹿的出生率和成活率。通过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确保母鹿生产健康、初生重大的仔鹿,从而提高整体产量。

三、合理组群与调群

根据公鹿的种类、年龄、性能和体况进行合理分群、组群和调群,使各锯龄公鹿收茸集中,有利于鹿茸生长。

四、幼龄公鹿适时平茬

在幼龄公鹿茸长到3~5厘米时,锯下2厘米,促使角基增粗,提高终生产茸量。

五、加强饲养管理

生茸前期和生茸期是饲养公鹿的关键时期。每昼夜至少饲喂4次全价饲料,确保公鹿健康生长。

六、固定饲养人员

保持饲养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饲养管理的效率,从而保证鹿茸产量的持续提升。

七、科学收茸

根据公鹿的茸生长情况,合理收茸,如对肥大的四权茸、上冲、多头肥大的畸型茸等进行适时收获。

八、疾病防治

注重鹿群的健康,预防佝偻病、跛蹄、风湿症等疾病,确保鹿茸生长不受影响。

九、鹿群年龄结构要合理

确保鹿群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延长上锯公鹿的生产利用年限,提高整体产量。

十、优化饲养环境

为鹿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如保持公鹿舍的通风、清洁,避免生人、小动物等进入,防止茸早锯减产。

方法 效果
购买优良品种 提高鹿茸产量30%至60%
精细化管理繁殖母鹿 提高仔鹿出生率和成活率
合理组群与调群 提高鹿茸生长质量
幼龄公鹿适时平茬 提高终生产茸量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公鹿健康生长
固定饲养人员 提高饲养管理效率
科学收茸 提高鹿茸品质
疾病防治 确保鹿群健康
鹿群年龄结构要合理 延长生产利用年限
优化饲养环境 提高鹿茸产量


回顾完马鹿茸产量提高十法,探讨提升马鹿茸产量的方法与策略。,让我们继续探讨马鹿茸增产策略解析。

优化品种选择,提升茸产量基础

在马鹿养殖过程中,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以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以及东新马鹿等为代表的高产品种,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相较于普通鹿种,其茸产量可提升30%至60%。例如,东新马鹿作为天山马鹿与东北马鹿的杂交品种,展现出更高的茸产量潜力。

马鹿茸产量提高十法,探讨提升马鹿茸产量的方法与策略

合理饲养管理,确保茸生长环境

保持公鹿群与其饲养人员、技术人员的稳定性,是确保饲养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幼龄公鹿的适时平茬处理,比如在茸长到3~5厘米时锯下2厘米,不仅能促进初角再生茸的生长,还能增粗角基,从而提高终生产茸量。

科学组群调群,优化鹿群结构

对成年公鹿进行合理、适时的分群、组群和调群,有助于提供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这样的分组方式还能使不同锯龄的公鹿收茸集中,减少相互干扰,有利于茸的生长。

精准饲料配方,满足营养需求

在生茸前期和生茸期,公鹿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全价饲料的日喂量要充足,生茸前期为1.5~2公斤/头,生茸旺期为3.5~4公斤/头。饲料品种和配方应保持稳定,加料时需逐步增加,避免顶料。

疾病防治,保障茸的健康生长

针对佝偻病、跛蹄、风湿症等常见疾病,应定期进行预防。此外,还需注意防止坏死杆菌、结核、寄生虫等疾病的发生,确保茸的健康生长。

加强仔鹿培育,奠定茸产量基础

仔鹿生后15天左右开始补饲精料,每日可采食0.1公斤,断乳时增至1公斤/头,年末可达2公斤/头。同时,让仔鹿自由采食新鲜的树叶或青草,促进其快速增重和茸的生长。

固定饲养人员,提高管理效率

固定饲养人员对于提高饲养管理效率至关重要。稳定的饲养团队可以更好地掌握鹿群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策略,确保茸产量的持续提升。

科学管理,马鹿茸产量提升之道

通过优化品种选择、加强饲养管理、精准饲料配方、疾病防治和仔鹿培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马鹿茸的产量可以得到显著提升。每一步都是实现马鹿养殖致富的关键,值得养殖者深入学习和实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6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