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台湾泥鳅胀气肠炎病是泥鳅常见疾病

症状 表现
泥鳅肛门红肿 腹部鼓胀,漂浮在水面
肠道发炎 症状轻的泥鳅还可游到水里,不久又浮到水面
严重浮在水面不动 不久就死亡

病因探究

水体溶氧不足或鳅塘底部水质恶化时,泥鳅游到水面吞一口气再去抢食,然后又吞气,再抢食。这样就出现一节饲料一节气体的症状。或者部分泥鳅养殖户投料过多,泥鳅暴食摄食量加大,影响肠道的消化和气体交换受阻,即造成胀气。

台湾泥鳅胀气肠炎病是泥鳅常见疾病

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

  • 做好水体的净化,定期底改,不要让细菌病毒滋生。
  • 选择优质的饲料,平时做好预防工作。
  • 在饵料中添加含中药成分的水质改良剂,促进鱼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治疗措施

  • 控制投喂量和投喂时间。
  • 在投喂区域用5kg/亩的食盐加小苏打5斤/亩混合泼水。
  • 内服健胃助消化、内服澳华正肠宝。
  • 肠炎严重时可用氟苯尼考消炎。

台湾泥鳅的规模化养殖中,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一旦发病,损失量比较大,因此建议养殖户做好预防工作。


对台湾泥鳅胀气肠炎病是泥鳅常见疾病,表现为肠道膨胀、发炎。有了认识后,再研究台湾泥鳅胀气肠炎病:案例解析与防控策略。

泥鳅胀气肠炎病的诊断与识别

在养殖台湾泥鳅的过程中,养殖户们可能会遇到一种令人头疼的疾病——胀气肠炎病。这种疾病的表现形式非常明显:泥鳅肛门红肿,腹部鼓胀,常常漂浮在水面上。轻症泥鳅可能会暂时游回水中,但很快又浮上水面。重症泥鳅则可能长时间浮在水面上,直至死亡。

台湾泥鳅胀气肠炎病是泥鳅常见疾病

解剖病鳅可以发现,其肠道中一节饲料对应一节气体,这是胀气肠炎病最典型的特征。此外,肠道充血、气体交换受阻也是此病的常见症状。通过这些症状,养殖户可以初步判断泥鳅是否患有胀气肠炎病。

病因分析:水质与投喂不当

胀气肠炎病的病因复杂,但主要与水质和投喂不当有关。当水体溶氧不足或鳅塘底部水质恶化时,泥鳅会游到水面吞一口气再抢食,如此反复,导致肠道内气体积聚。另外,部分养殖户投料过多,泥鳅暴食,肠道消化和气体交换受阻,也会造成胀气。

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病害少,近几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种苗退化、病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台湾泥鳅在大陆的发展。

防控策略:从水质管理到投喂调整

要有效防控胀气肠炎病,养殖户需要从水质管理、投喂调整等多方面入手。

要定期进行底改,减少底部耗氧,确保水质清洁。控制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泥鳅暴食。在投喂区域,可以使用食盐和小苏打混合泼水,帮助泥鳅消化。此外,内服健胃助消化药物,如澳华正肠宝,也有助于预防胀气肠炎病。

针对肠道充血、气体交换受阻等问题,可以使用氟苯尼考等消炎药物进行治疗。

案例分享:从实践探索中经验

在过去的养殖实践中,我们曾遇到一位养殖户,他的泥鳅塘出现了大规模的胀气肠炎病。通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主要原因是水质恶化,以及投喂量过多。我们为他制定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水质管理、控制投喂量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养殖户的泥鳅塘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水质、投喂等因素,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确保泥鳅的健康生长。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共筑健康养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台湾泥鳅养殖将更加注重科技化、智能化。通过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有望进一步提高泥鳅养殖的产量和品质,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同时,加强病害防控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防控策略,也是保障泥鳅健康养殖的重要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