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移亚洲象群历经长途跋涉,重返传统栖息地
9月10日,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历经长途跋涉,安全抵达其传统栖息地——普洱市宁洱县境内。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象群回归之旅的圆满完成,也展现了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成就。
象群回归,生态平衡的守护者
北移亚洲象群自8月8日渡过元江后,在省级指挥部的助迁指挥下,又成功渡过了阿墨江和把边江,最终完全进入传统栖息地宁洱境内。这一过程中,象群不仅安全抵达,还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态平衡的守护。
助迁行动,科学守护与人文关怀
在北移亚洲象群的回归过程中,省级指挥部采取了科学的助迁方法,如线路预判、布控与投食相结合的柔性干预技术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确保了象群的安全,还体现了对野生动物的人文关怀。
大象出门旅了趟游,终于回家了
被称为“断鼻家族”的象群,此前离开栖息地一路向北,走过大半个云南,直抵昆明市辖区。如今,象群安全“到家”,网民纷纷表示:“大象出门旅了趟游,终于回家了!”
生态回归,人象和谐共生
北移亚洲象群的回归,不仅是对生态平衡的守护,更是人象和谐共生的体现。在象群回归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为象群的安全保驾护航,展现了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决心和成果。
专家观点:大象出游或成常态
多名专家表示,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目前增加约300头,不排除以后还会发生“大象出游”事件。而此次中国监测团队创新性运用线路预判、布控与投食相结合的柔性干预技术等,为今后缓解“人象冲突”“人兽冲突”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北移亚洲象群迁徙路线回顾
时间 | 地点 | 事件 |
---|---|---|
4月16日 | 普洱市墨江县 | 17头亚洲象离开传统栖息地 |
7月7日 |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一头中途离群的独象被送回原栖息地 |
8月8日 | 元江干流 | 14头大象安全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 |
8月12日 | 普洱市墨江县 | 14头大象进入普洱市墨江县境内 |
9月10日 | 普洱市宁洱县 | 象群安全抵达传统栖息地 |
北移亚洲象群的回归之旅,不仅是一次生态回归,更是一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人与自然能够更加和谐相处。
北移亚洲象群历经长途跋涉,重返传统栖息地,安全抵达。讲得差不多了,现在聊聊北移象群成功回归,生态修复典范。。
9月10日,云南的北移亚洲象群成功跨越把边江,重返其传统的栖息地普洱市宁洱县。这一壮举不仅是对生态修复的生动诠释,更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一次成功实践。
象群北迁:一场生态修复的挑战
自2021年4月16日起,17头亚洲象从普洱市墨江县出发,开始了它们的北迁之旅。这次北迁不仅距离远,而且穿越了多个州市,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云南省政府迅速行动,成立了专门的指挥部,开展了全面的监测和助迁工作。
科学助迁:人象和谐共处的典范
在北迁过程中,云南省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设置监测点、投放食物、调整交通路线等,以确保象群和人象的安全。特别是在8月8日,象群成功渡过元江干流,重返传统栖息地,这一壮举得到了全球的关注和赞誉。这一过程中,云南省政府创新性地运用了线路预判、布控与投食相结合的柔性干预技术,为今后缓解“人象冲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生态修复:北移象群的回归之路
北移象群的回归之路,也是我国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通过科学的监测和干预,不仅确保了象群的安全,也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在这次北迁过程中,云南省政府还积极开展了生态修复工作,恢复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为象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未来展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希望
北移象群的回归,不仅是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展望的信心。随着我国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生态修复案例出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案例来源与时间节点
本文案例来源于云南省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省级指挥部,时间节点为2021年4月至9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