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入群率低?优化管理策略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入群率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种群更新和生产效率。然而,不少猪场却面临着后备母猪入群率低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引种成本,还在非瘟背景下增加了生物安全风险。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优化管理策略来提高后备母猪的入群率。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猪场精益生产咨询项目,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满负荷存栏规模为10000头母猪的规模化猪场,其后备母猪的发情配种率只有60%,远低于正常水平。经过一番调查,我发现原因在于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出了问题。
猪场情况:后备母猪入群率低,原因何在?
问题 | 原因 |
---|---|
后备母猪入群率低 | 饲养管理不当,缺乏情期管理 |
配种率低 | 饲喂模式不合理,营养补充不足 |
发情状态不佳 | 运动不足,环境因素影响 |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猪场在饲养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 后备母猪放置在大栏中饲喂,未进行相应的情期管理。
- 部分后备母猪存在脚痛、其他繁殖性疾病和膘情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后备母猪发情状态。
- 配种前未能在饲料中额外添加营养物质,补充充足的生殖营养。
- 饲喂模式不合理,母猪采食量低,导致短期优饲效果差,母猪膘情偏瘦发情状态不佳,受孕率低。
解决措施:优化管理策略,提升后备母猪入群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1. 加强后备母猪运动
每隔10天将后备母猪在场内集中调动一次,让母猪在舍内绕栏舍运动起来。同时观察母猪是否有异常情况,剔除流脓严重、脚痛、其他疾病、膘情偏肥和偏瘦的母猪。在保障待配母猪健康状态的情况下,给母猪以适当刺激,促进母猪发情。
2. 做好短期优饲
在每天下午喂料时,添加葡萄糖粉200g/头+生殖营养仔多多15g/头,同时将原有的1次/天的饲喂模式改为2次/天,确保每一头待配母猪总料量不低于3kg/天。在保障每头母猪能获取充足能量的同时能获取到足量的生殖营养,促进生殖系统发育,改善发情状态。
结果呈现:优化管理,成效显著
通过以上措施,猪场后备母猪的发情配种率提升至74%,较对照组提高9%。这充分证明了优化管理策略对于提高后备母猪入群率的重要性。
小结:优化管理,让猪场效益翻倍
加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优化管理策略,是提高猪场生产效益的关键。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后备母猪管理的微小改进,也可以带来显著的效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猪场创造更多的效益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