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避开批次化生产管理的误区,如何让猪场管理更高效

近年来,批次化管理在国内规模化猪场中备受推崇,其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让猪场管理如虎添翼。然而,在这片高效管理的蓝天下,仍存在不少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让猪场管理更高效,避开批次化生产的误区。

避开批次化生产管理的误区,如何让猪场管理更高效

批次化生产:解放繁琐,提升效率

批次化生产,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本连续式管理模式的各项工作,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解放了人工的繁琐,工作内容更加单一,执行起来更高效。想想看,过去每天或每周都要进行的配种、分娩、断奶、销售肥猪等工作,现在只需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是不是轻松多了?

管理更简单,效益更佳

批次化生产不仅解放了人工,还使得管理更加简单。同一时间内的空栏、消毒等操作,可以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减少传染的可能性。而且,当每个批次间隔时间一致时,一旦出现疫病,也会有足够的应对时间。

误区一:无情期的后备母猪进入批次

很多猪场为了赶任务,忽视了后备母猪的情期管理。没有一次发情的后备母猪也参与到批次化生产中,导致停药后配准率很低。其实,母猪的初情期出现越早,后期的繁殖生产性能越好。因此,对后备母猪的情期管理非常重要。

误区二:母猪没有筛选就进入生产批次

在准备下一批次时,要对待配的母猪进行选择。如子宫炎、脚痛、消瘦、病态的母猪,以及个别没有过情期的母猪,都不能参与下一个批次的配种。只有将母猪治疗好,才能参与批次化生产。

误区三:饲喂烯丙孕素期间没有挑选异常母猪

在饲喂烯丙孕素期间,要及时观察每一头母猪。如出现发情的母猪,要及时做好记录,将母猪挑出母猪群。对于几天不吃料的病猪、子宫炎症的母猪、瘫痪的母猪等,也要及时做好记录,并挑出进行治疗或淘汰。

误区四:不重视烯丙孕素的饲喂操作和药物的保存

烯丙孕素在饲喂过程中,要确保每一头母猪每天吃到足够的药量。对于漏药的母猪,要及时补喂。在母猪喂料之前,喂一头做一头记号,以免漏掉。建议最好将母猪赶进定位栏,驯化三天后,用喂药枪进行饲喂,更精准。

误区五:饲喂结束后没有进行促发情的工作

很多猪场认为停药后母猪就会发情,其实并非如此。母猪发情的条件除了激素的调节,还需要合理的体况、充足的营养、合适的环境、子宫的复旧,以及有效的刺激。因此,建议停药的第三天也需要公猪每天两次的诱情和人工五步刺激法对母猪进行刺激,这样母猪发情会更好,排卵更多。

误区六:配种时机不以静立反射为标准

现在猪场使用批次化生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德式,一种是法式。德式批次化采用的是定时输精技术,对于猪群健康度差、管理不到位的猪场,配种分娩率会非常低。因此,建议采取法式的生产模式,即断奶母猪自然发情,后备母猪停药后自然发情,以静立为配种的最佳时机进行操作。

误区七:把激素当成提升生产成绩的救命稻草

很多猪场把批次化生产当猪场提升生产成绩的救命稻草。如果猪场猪群健康差、管理混乱,使用批次化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在使用批次生产的同时,还需要调整母猪健康、调整母猪膘情、控制环境、强化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情期管理和促发情的工作,补充母猪的生殖营养等。

误区八:忽视产房管理这个关键环节

产房是批次化生产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如子宫炎症没有控制好,母猪断奶后不能集中发情配种;产房母猪饲喂管理没做好,膘情太肥或太瘦,母猪不能集中发情配种;母猪在产房提前发情,如带仔低于6头的母猪、带仔超过25天的母猪、寄养的奶母猪、小猪腹泻的母猪等,都会导致母猪断奶后跟不上批次发情配种。因此,批次化顺利进行的核心是产房母猪的饲养管理,尤其是产房子宫炎症的防控。

避开批次化生产管理的误区,如何让猪场管理更高效

批次化生产管理八大误区:①没有情期的后备母猪进入批次;②母猪没有筛选就进入生产批次;③饲喂烯丙孕素期间没有挑选异常母猪;④不重视烯丙孕素的饲喂操作和药物的保存;⑤饲喂结束后没有进行促发情的工作;⑥配种时机不以静立反射为标准;⑦把激素当成提升生产成绩的救命稻草;⑧忽视产房管理这个关键环节。避开这些误区,才能减少生物安全风险、提高猪场效率,实现更好的生产成绩。

误区 描述
误区一 没有情期的后备母猪进入批次
误区二 母猪没有筛选就进入生产批次
误区三 饲喂烯丙孕素期间没有挑选异常母猪
误区四 不重视烯丙孕素的饲喂操作和药物的保存
误区五 饲喂结束后没有进行促发情的工作
误区六 配种时机不以静立反射为标准
误区七 把激素当成提升生产成绩的救命稻草
误区八 忽视产房管理这个关键环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0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