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实现批次化生产,需具备哪些关键要素
作者:农牧智慧星•更新时间:2天前•阅读3
生猪行业挑战重重!猪场批次化生产是如何保障猪群健康与产能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养猪场管理的重要性
养猪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猪场的管理更是关键。一个良好的养猪场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还能提升养殖效率。
二、同步分娩:批次化生产的关键要素
同步分娩是实行批次化生产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它能够保证同一批次仔猪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出生,提升仔猪的均匀度和整齐度,从而方便后续的管理。
三、猪场疫病防控与动物福利
随着现代养猪规模的日益扩大,猪场疫病防控压力也随之增加。多数猪场采取批次化管理方式,保障动物福利,确保养殖环境符合猪只生长的要求,提高动物的饲养质量。
四、批次化生产与数据化管理
批次化管理可提高劳动效率、改善猪群的健康度以及降低仔猪的死亡率。数据化管理使得猪场管理简单高效,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五、人员培训与支持
所有的生产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猪场在正式实施批次化生产前,一定要让“从老板到员工”全部得到理解并支持改变。毕竟,改变的过程可能会有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看到成果。
六、制定合理的生产规划并严格执行
批次化生产模式需要制定合理的生产规划,并严格执行。这包括对猪群的健康管理、繁殖周期、批次间隔等方面的细致规划。
七、实现批次化生产的具体措施
条件 | 具体要求 |
---|---|
分娩率 | 平均85%以上,产活仔11头以上,25天断奶重7.5kg |
后备母猪供应 | 充足的后备母猪供应,后备母猪的日龄相差要在批次间隔内 |
猪舍与设备 | 拥有好隔离的独立、多栋、分栋模式猪舍、设备、器具等,必须具备后备隔离间 |
生产模式 | 设计良好的批次生产模式,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人员培训 | 生产前需要进行人员系统的培训,将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应急演练 |
数据管理系统 | 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专人做数据采集,统计,分析 |
八、后备母猪的高效有序进群
在生产上,经常会碰到后备母猪的发情时间处于两次配种间隔间的问题。这时,可以通过调整配种时间、注射药物或饲喂烯丙孕素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九、选择适合的繁殖周期与批次间隔
批次间隔的主要作用是决定产房和妊娠舍清洗干燥时间。根据猪场防疫压力来确定批次间隔,生产中最好不要低于7天。
十、各繁殖周期下批次间隔的生产模式
生产操作熟练的猪场可以考虑非整数批。非整数批繁殖周期最后一批猪的批次间隔会发生变化,其它批次间隔相同。
猪场实现批次化生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实现高效、健康的养殖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