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走,哺乳仔猪成活率翻倍
作者:花海牧风•更新时间:1天前•阅读1
哺乳仔猪,这个小小的生命,承载着养殖户的期望和辛劳。然而,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却一直是养殖户们心中的痛。别急,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四步走,让你的哺乳仔猪成活率翻倍!
哺乳仔猪持续性出现腹泻,影响仔猪成活率与断奶重
腹泻,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多少养殖户头疼不已。其实,解决腹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病因。下面是第10版《猪病学》关于猪腹泻的病因,列举的原因就足足有2页60种之多。这就足以见得该病的病因之复杂。
病因 | 描述 |
---|---|
病原微生物感染 |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腹泻 |
营养因素 | 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平衡或缺乏导致的腹泻 |
管理因素 | 环境卫生不良、饲养管理不当等引起的腹泻 |
如果产房腹泻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各种药物都试了,依旧治不住。建议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确定病因。诊断花的钱,会在治疗的时候省出来。
教槽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合格的断奶重
教槽,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却对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养殖户不重视哺乳仔猪的教槽工作,教槽时间和方法不正确,导致效果差。甚至有些养殖户压根就不教槽,断奶后直接喂教槽料,这样做是不对的。
正确操作如下:
- 哺乳仔猪出生后七天开始教槽。
- 料槽清洗并消毒,并放到合理的教槽区,固定好料槽。料槽颜色鲜艳能吸引小猪,料槽中添加饲料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
- 在母猪放奶的同时,进行乳房撒料教槽工作。注意饲料袋的封口与保存,及时更换被污染的饲料和料槽。
- 强制性教槽:使用稀粥样教槽料抹到仔猪口中,一栏选择3~5头,连续抹3~5天;或将粥样教槽料涂于母猪乳头上让仔猪尽早学会吃料并习惯教槽料的味道。
寄养操作不规范
如果有同期分娩的母猪,合理的寄养方案,会大大提高仔猪成活率以及断奶平均重。
正确操作如下:
- 及时:产后6小时开始进行寄养工作
- 摄入足量初乳:确定吃好初乳后进行,防止吸收母源抗体少而发生疾病。
- 活力与位置:寄养的仔猪和收养栏内仔猪在体重、活力上相匹配,针对初产母猪:有效乳头数与仔猪数最好一致,预防未使用的乳头萎缩影响后面胎次的成绩;较小的仔猪需集中给健康且奶水好的经产母猪带,并强化母猪产后的护理,放在产房中间更暖和的位置。
- 转猪计划:在寄养之前,必须先评估每头母猪的养育能力,以便留给它的仔猪数不超过能力范围。
- 转猪数量最小化:即使寄养可在产后很快执行,但是被转走的仔猪会打破另一窝仔猪的乳头秩序。因此,转猪的数量应该是最小化。
- 转大留小:这样能更好地应付转猪的应激。
- 遮味:把寄养仔猪与被寄养母猪的仔猪混合,使它们气味相同。香味爽身粉可以帮助破坏母猪用鼻子来识别仔猪。
- 观察吮乳行为:寄养后仔细观察吮乳,找出没有有效乳头的仔猪,它们必须 寄养,可以给新分娩的母猪或有多余养育能力的母猪。如果一个乳头3天没被吮吸,就会无奶,因此寄养应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完成。
哺乳仔猪护理程序需要完善和细化
如果仔猪出现伤口的环节没有更有效地进行抗菌消炎,会导致伤口极易感染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而出现部分关节肿大、油皮猪、脑炎等疾病。
哺乳仔猪正确接产和护理程序如下:
- 擦:仔猪出生后,先用接产专用毛巾迅速擦干嘴巴和鼻子的黏液,然后再擦干全身,并且保持脐带不断裂且不拉扯仔猪腹部。
- 断:擦干嘴鼻及全身黏液,仔猪恢复自主呼吸后,再进行脐带处理,在距离仔猪肚脐端4cm 处。脐带结扎部位尽量靠近腹部,且保证仔猪站立时脐带不会接触地面,先结扎后用两手的拇指与食指掐断脐带,并用5%的碘酊严格消毒脐带断端。
- 干:在仔猪身上涂抹干燥粉,并放入保温箱进行保温干燥。检查保温箱的温度,要求达到均匀的33℃,根据实际温度情况调节保温灯高低,功率大小,或调节电热板、地暖设备情况,检查保温箱密封度及产房温度。
- 哺:仔猪在保温箱干燥后,10分钟以内放出仔猪吸吮初乳,并固定乳头,帮助仔猪尽快吃到更多初乳。对于八字脚的仔猪用绷带从两后腿之间按正常腿间距固定捆绷。
- 剪:仔猪吃饱初乳3~6小时后进行剪牙,一颗一颗剪掉上下颚8颗牙齿,确保剪平且不伤到牙龈,对牙齿伤口涂抹阿莫西林粉消炎。
- 用事先预热好的电剪刀,离尾根3cm处剪断尾巴,并做好止血消毒。对于在吃奶时容易擦伤的仔猪在膝踝关节处用专用胶布裹上一层。
- 房所有关于接产的器具全部用消毒水消毒,仔猪在整个哺乳期间出现的伤口,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造成的,都要及时处理。
- 建议剪牙断尾时进行适当保健防止伤口感染:头孢噻呋按照每公斤体重5mg的量肌肉注射。
以上就是四步走,哺乳仔猪成活率翻倍的详细解决方案。希望对养殖户们有所帮助。祝大家养殖顺利,财源广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