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疫苗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防控失败案例有哪些原因
作者:稻香丰年•更新时间:2天前•阅读3
养猪的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对猪丹毒疫苗的使用方法感到一头雾水?别急,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猪丹毒疫苗使用方法详解
猪丹毒弱毒冻干疫苗,这名字听起来就挺专业对吧?别怕,我来给大家分解一下。
这个疫苗是专门用来预防猪丹毒的,适用于各个生长期的健康猪只。不过,有个小提醒,它不宜和含抗生素的猪瘟疫苗一起使用哦。
使用时,按照瓶签上注明的头份,加入20%铝胶生理盐水稀释。然后,每头猪皮下注射1毫升。对了,GC42疫苗还可以口服,每头猪2毫升哦。
疫苗名称 | 使用方法 | 剂量 |
---|---|---|
猪丹毒弱毒冻干疫苗 | 皮下注射 | 每头猪1毫升 |
GC42疫苗 | 口服 | 每头猪2毫升 |
防控失败案例:原因分析
话说回来,即便有了疫苗,也难免会遇到防控失败的情况。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看看都是哪些原因导致了防控失败。
曾经,华东地区有一家1000头母猪的养殖场,因为猪丹毒疾病的防控失败,损失惨重。起初,只是肥猪栏出现几头猪丹毒的典型症状,为了预防该病在猪场传播,他们购买了猪丹毒疫苗进行全群普免。
然而,在免疫后的第3天,怀孕母猪开始流产,产房母猪也出现了死亡的情况。整个过程持续了1周,最终流产30多窝,产房母猪死亡30多头。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测,发现该猪场存在蓝耳病野毒和猪丹毒病的感染。
原因分析:避免重蹈覆辙
这个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下面就来分析一下防控失败的原因。
- 切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定期检测,了解自己猪场的流行病原,抓主要矛盾。
- 目前,猪场发病大多为猪丹毒与多种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加大了诊断以及防治难度。当确诊为猪丹毒和猪蓝耳混合感染时,切勿注射猪丹毒疫苗用于治疗。可混饲阿莫西林粉剂+恩诺沙星类药物+板蓝根,并注射1头份蓝耳疫苗;发病严重不食的猪采用肌注给药。恢复后,停药7天后方可免疫接种猪丹毒疫苗。
- 细菌性疫苗的副反应比较大,如猪丹毒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其产生的外毒素本身对机体有副反应,因此注射剂量不要随意加大,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临床症状:了解病情,做好预防
了解猪丹毒的症状,对于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猪丹毒的典型临床症状。
- 急性型:突然发病,有时急性死亡。精神高度沉郁,不饮不食,体温40-42℃,高烧稽留3-5天,部分猪可表现颤抖,当接近时表现愤怒,并走开伴有尖叫,走路表现僵硬,停下后快速躺下。结膜充血,眼睛清亮,粪便干硬附有粘液,随着病程发展,会出现腹泻,有时带血液,小猪更明显。
- 疹块型:病程1-2周,病初体温在41℃以上,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口渴、便秘,有时出现呕吐,发病后2-3天在身体许多部位皮肤,特别是颈部胸侧,背部,腹侧四肢等处出现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稍凸起于皮肤表面,大小不等,初期疹块指压褪色,后期变为紫黑色。
- 慢性型:通常由急性或亚急性型变为慢性型,但也隐性发病。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但猪只消瘦,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慢性浆液性纤维性关节炎、慢性疣状内膜炎和皮肤坏死,前二者往往同时在病猪上发生,皮肤坏死多为单独发生。
推荐免疫程序:确保猪只健康
为了确保猪只健康,以下是一个推荐的免疫程序。
- 免疫途径:口服或肌肉注射,口服剂量加倍。
- 免疫方法:母猪普免或全年跟胎免疫春秋防普免2次;小猪断奶后半个月接种1次,1个月以后再接种1次。
- 免疫剂量:无论猪只大小1头份/次。
注意事项:确保疫苗效果
在使用猪丹毒疫苗时,以下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 猪丹毒弱毒苗使用时,最好至少在接种菌苗前的7天和接种菌苗后的7天内停止使用抗生素药物。
- 发生猪丹毒猪场不建议立即使用疫苗接种,首选青霉素类药物控制。
- 口服法免疫接种时,忌用热水、热食,和疫苗混合使用的饲料及水禁忌偏酸,不能用酸败和发酵饲料。
- 疫苗与饲料混合时可采用逐步混匀方式,即可用喷壶将疫苗喷洒在少量饲料后拌匀,再将混有疫苗的饲料均匀混合在所需用量饲料中混匀。
- 猪必须空腹食用疫苗,最好在清晨饲喂,使用疫苗后需经30分钟方可常规喂食,以保证疫苗免疫效果。
- 目前,猪场发病大多为猪丹毒与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对症治疗的同时考虑对因治疗。
养猪的朋友们,正确使用猪丹毒疫苗,了解防控失败的案例,做好预防工作,才能确保猪只健康,减少损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