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无疹块猪丹毒误诊为蓝耳
作者:花农逸士•更新时间:3天前•阅读3
最近,猪场里传来一阵阵哀嚎,猪只一个接一个倒下,这让猪场老板们心急如焚。原来,一种急性热性、高致死率且主要以大猪为主的猪传染病正在肆虐。等到后来出现典型的皮损,才恍然大悟,哦!原来猪丹毒是罪魁祸首。
猪丹毒:一场无声的战争
猪丹毒,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心生恐惧。它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架子猪,哺乳和成年猪发病较少。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大猪在隐性感染后能得到主动免疫,哺乳仔猪可从母乳中获得免疫力。这就像一场无声的战争,猪只们成了无形的战士,而猪丹毒就是那潜伏在暗处的敌人。
无疹块猪丹毒:误诊的危机
然而,猪丹毒的症状复杂多样,初期很容易被误诊为蓝耳病。这就好比在战场上,敌人在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攻。等到后来出现典型的皮损,才恍然大悟,哦!原来猪丹毒是罪魁祸首。这时候,虽然不能说为时已晚,但惨重的经济损失、惊恐和身心疲惫已经领教了。
猪丹毒的流行特点
流行季节 | 主要侵害群体 | 传染途径 |
---|---|---|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夏季严重 | 架子猪,哺乳和成年猪发病较少 | 消化道传染、吸血昆虫、皮肤创伤等 |
猪丹毒的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个别猪突然发病死亡,体温升至42℃以上,皮肤发绀。12小时内就可死亡。
亚急性:体温41℃以上,颈、背、胸、臀及四肢外侧出现多少不等疹块。疹块方形,菱形或圆形,稍凸于皮肤表面,紫红色,稍硬。
慢性型:急性或亚急性猪丹毒耐过后常转变成慢性型,以破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皮肤结节坏死并且发黑,表皮坏死增厚似结痂“盔甲”状,耳尖也可能烂掉。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
尽早确诊要点
- 新流行特点:生长猪和母猪,经产母猪发病、死亡率均高。
- 临诊症状:败血型、慢性表现疹块、心内膜炎及关节炎。
- 病理变化:急性脾肿大,呈樱桃红色。肾肿大,大红肾。慢性病例可见左心二尖瓣有菜花样赘生物或有关节炎。
- 全场用药:发现一头猪发病,在用青霉素治疗病猪的同时,全场用阿莫西林拌料和饮水,进行重点治疗和大群药物保健。
简单而有效的防控措施
- 预防:搞好猪场的卫生消毒、自繁自养、预防接种疫苗等。
- 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加大剂量,肌肉注射,每天2次,进行重点治疗。全群投药,可用阿莫西林粉拌料或饮水。
- 发病后休药:休药7日,生长育肥猪群可普防中牧猪丹毒活疫苗。
在这个看似平静的猪场,猪丹毒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作为养猪人,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掌握猪丹毒的防治知识,才能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赢得胜利。
无疹块猪丹毒的误诊与防治是养猪人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对猪丹毒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防控措施的了解,我们才能在养殖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预防和治疗猪丹毒,保护猪只的生命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