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批次化生产可按养殖周期分批管理,提高养殖效率

批次化生产可按养殖周期分批管理,提高养殖效率

养猪业,这个古老的行业,一直在寻求创新与变革。传统生产养殖模式中,猪场猪群的整齐度和均匀度较低,而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的运用,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养殖新篇章。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的优势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的运用,可以让母猪达到同时发情、同时排卵、同时配种和同时分娩,大大提高猪群的整齐度。通过批次化生产,不同繁殖周期的母猪都被调整至相同的繁殖周期,实现降本增效。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应用研究

母猪定时输精技术

性周期同步化技术是批次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猪场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使用母猪生产批次化生产技术,可以使母猪群达到同时发情、同时排卵、同时配种和同时分娩的目的。

德国的实践

德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全面推行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无论是经产母猪还是补充的后备母猪,根据母猪规模,每16周一个批次,50头母猪的规模。

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的魅力

经产母猪在批次化生产管理下,母猪具备更为相近的繁殖周期及生理阶段,为精准营养打下良好基础。然而,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案例分析

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殖事业部总监杨远荣在傲农特约2018华南畜牧业博览会上分享了猪场批次化管理母猪的策略。母猪生产批次化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规模分群并按计划组织批次生产,是一种母猪繁殖的高效管理体系。

浙江宁波第二激素厂

浙江宁波第二激素厂邀请台湾养猪科学研究所的刘学陶研究员,分享题为《批次生产在规模猪场的应用实践》的报告,详细讲解批次化生产的魅力及要点。

如何实现母猪批次化管理

刘学陶研究员在第五届规模化养猪新技术国际研讨会中指出,只要做好批次化管理,我们养猪人员也能有固定假期。台湾地区的养殖特点为,养猪场规模都不大,主力是家庭农场,农场存栏母猪基本在200头到1500头,5000头以上寥寥可数。但批次化生产的农场非常多。

批次化生产可按养殖周期分批管理,提高养殖效率

批次化生产的目的与条件

批次化生产的目的在于实现“全进全出”,使猪群每批次的统一度非常高,管理和饲养的难度大大降低。批次化生产离不开激素的辅助,在台湾,批次化猪场母猪的集中发情率在90%左右。而国外发情率在90%到95%之间。在国内,实行批次化生产后,断奶母猪集中发情率在85%到95%之间。

母猪批次化管理,未来可期

母猪批次化管理是当前规模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举措,全进全出的猪群管理对于减轻猪场疫病效果显著,是提升母猪PSY的重要条件之一。希望更多养猪人正视自己猪场的设备条件,尽快做到全进全出的批次化管理,早日提升养殖成绩,达到更进一步的提质增效。

项目 描述
批次化生产周期 根据母猪规模,每16周一个批次,50头母猪的规模。
集中发情率 在台湾,批次化猪场母猪的集中发情率在90%左右。
断奶母猪集中发情率 在国内,实行批次化生产后,断奶母猪集中发情率在85%到95%之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0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