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背景下,猪场多周批生产势在必行
作者:田园茶韵君•更新时间:7天前•阅读7
四年前,我在浙江桐庐的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了一个猪场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如今,非洲猪瘟的阴霾笼罩着整个养殖业,多周批生产似乎成了猪场生存的必经之路。
多周批生产的兴起
非瘟之后,多数猪场开始实行员工全年封闭式管理,进行多周批生产。这种模式主要是为了减少猪场与外界的接触,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目前,四周批生产比较流行,一年猪场不管大小就能出13批猪。当然,也有采用三周批生产的,一年断奶的猪只数量相应减少。
多周批生产的优势
多周批生产不仅有助于降低风险,还有以下优势:
- 减少猪场与外界的接触,降低病毒感染几率。
- 工作人员对批量母猪进行统一管理,减少进出猪场次数。
- 母猪在进出猪舍前后,工作人员会集中时间对猪舍进行消毒清扫,有效减少细菌残留。
实施多周批生产的要点
要成功实施多周批生产,以下要点不容忽视:
物资流 | 执行多周批生产 | 关于非瘟猪场复产 |
---|---|---|
饲料、疫苗、药品等最好以手机扫描二维码,确保为本地区使用的兽药产品。 |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规定,杜绝回流污染。 | 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开的非洲猪瘟疫情案例已有16起,猪场猪只经检验确诊感染后,一律扑杀做无害化处理。 |
疫苗、药品等最好以手机扫描二维码,确保为本地区使用的兽药产品。 | 发生非瘟时,生产静默非常重要,至少要静默21天。 | 发生非瘟时的生产静默非常重要,连续生产的猪场很难真正保持静默。 |
案例分析:熊猫猪猪国际牧场
以养殖智慧化、产品品牌化、农文旅一体化的原则,熊猫猪猪国际牧场探索出了一条非瘟背景下猪场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之路。布局养殖——旅游——销售——肉制品加工的产业化闭环,为我国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非洲猪瘟的背景下,多周批生产已成为猪场生存的必经之路。通过实施多周批生产,猪场可以降低风险,提高生产效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