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后集团猪场焕新升级,养殖技术领先一步
不论是为了应对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还是为了改造升级落后的养殖业,互联网+畜牧业都已经进入新阶段。适度分散化,更重视生物安全环控,有统一的防控体系,这些都是新养殖时代的重要特征。
规模猪场运用自制发酵中草药体内外运用防非瘟效果好
视频中展示了规模猪场如何利用自制发酵中草药进行非瘟防控,技术详细操作方案点击→。同时,也探讨了非洲猪瘟死猪埋在养殖场旁边对复养的影响和有效措施。
复养路上的思考
第一个,我们中国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想要取得成功复养, 要清楚这个猪场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您的养殖场或者是您所在区域的其他养殖场,都经历过非洲猪瘟的洗礼,那么这段经历无疑是对我们最大的启示。
切尔基佐夫公司的生物安全教训
尽管切尔基佐夫公司采取了所有这些严厉措施,2016年,非瘟病毒在其中一个6200头母猪的猪场 爆发。不过,也正是由于采取了以上所有的措施,病源得到了有效控制,损失也大大减少。
未来生产中的技术体系优势
在今后的生产中,更大的发挥技术体系的优势,为中国的生猪养殖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例如,智能猪场模式,主要针对300头母猪以上的养猪场,利用智能硬件优势,帮助猪场建立非瘟防线,降低风险。
精准批次化生产技术
精准批次化生产以繁殖调控技术使猪群实现同批发情、同批配种、同批分娩,从而大大提升了猪场的养殖效率。尤其在后非瘟时代,大型、超大型规模场与日俱增,对生产管理、工艺、场内提出更大挑战,对批次化生产的需求更为普遍。
生物安全意识的加强
那些生物安全意识不强,消毒设备不完善的猪场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只有重视生物安全的猪场,才能在非瘟环境下存活下来,“经此一役”,活下来的猪场将经验,吸取教训,生物安全意识将空前加强,整个养殖环境也将进一步净化。
非洲猪瘟防控意识的养成
对非洲猪瘟防控意识的养成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培训,让猪场的每一个人都自觉遵守生物安全规范,共同打造安全的养殖环境。
粪污资源化利用与产业流通
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范围,在生猪存栏量10万头以上的非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生猪养殖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变“运猪”为“运肉”,产业流通体系也将因此发生变革。
集团猪场服务后的改变与看法
非洲猪瘟进入了我国已经2年多的时间,有些地区已经挨过了一轮又一轮,有些地区损失惨重,有些地区大部分保留,有些猪场感染了3-4次,有些猪场一次都没感染。经历过非洲猪瘟的扫荡后,战场总能留下硝烟,下面谈谈我在集团猪场服务过后目前集团猪场的一些共同的改变和看法。
方面 | 具体表现 |
---|---|
生物安全 | 外部生物安全硬件投入大,隔离时间标准化。 |
扩张 | 扩张速度极快,但对后备母猪管理需加强。 |
疫苗 | 疫苗使用谨慎,确保安全可靠性。 |
人才 | 人员紧缺,技术员和饲养员短缺。 |
培训 | 培训多但系统性不强,效果参差不齐。 |
行情 | 认为母猪存栏上来后,猪价将处于平稳。 |
成本 | 部署低成本养猪的概念。 |
待遇 | 员工工资大幅提高。 |
生产 | 使用批次化生产,提高生物安全等级。 |
经过这场非瘟的考验,集团猪场在养殖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