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化生产:农业养殖革新引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牧场自动化成为了农业生产的新引擎,给养殖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益。牧场自动化的崭新时代:智慧牧场引领农业智能化革新...
免费下载网易官方手机邮箱应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国际名校公开课赏课·纪录片付费精品课程北京大学公开课英语课程学习新人特价9.9专区新品热...
该项目核心是以定时输精、妊娠诊断等创新优化集成与示范,形成批次化生产技术体系。2016年1月,经过前期研究,我国选择了温氏和牧原等猪场进行批次...
从领域来看,以农业领域为核心,逐步拓展到相关上下游产业,并需整合宏观经济背景数据,包括统计数据....互联网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产业链重组的新机遇,成为驱动农业竞争力提升的新引擎.
规模猪场批次分娩的应用实践与创新》主题报告。.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则是利用现有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大小进行批次生产,达到同时发情、同时...
”7月5日晚,河北农业大学李俊杰教授在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冠名支持的“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主题活动之视...
内容提示:_ _ 栏浅谈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贾敬亮张鹏程宋凤格陈旭 随着我国养猪业...
最终,“规模养殖母猪定时输精批次生产技术”成功入选2021年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推广上升为国家行动。难得的是,12...
杨 伦 1,孙 强 2,曾勇庆 3中图分....2 猪...
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是一个猪场能否获利的关键因素,而批次化生产管理开创了母猪高效繁殖新篇章!宁波三生区域客户总监侯小社作《高效...
我国选择了温氏和牧原等猪场进行批次化生产技术集成和示范。研究发现,后备母猪配种率和分娩同期率分别达95%以上,实现了不同批次、不同规模猪场批次化生产集成和示范。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有关人士表示,这一国家重点项目一旦成功推广应用,我国养猪业将会彻底步入全进全出的批次化生产轨道,实现工业化管理。由此,养猪业劳动生产效率将提高十几倍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我国养猪业正面临着重大升级变革,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猪场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在猪场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养猪生产效率。所谓的批次化生产即依托现代生物技术,依据猪群规模大小,将母猪群分批次进行同期发情配种、同步分娩以及同期断奶,执行同批次全进全出的节律性生产,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与传统的每天都要进行断奶、查情配种、上产床的生产模式相比,批次化生产模式优势明显。同一批次母猪的全进全出管理可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批次化生产可以节约人力等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批次化生产还可以提升母猪的生产成绩,同期分娩和断奶可以提高仔猪的整齐度。总而言之,批次化生产一方面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效率、仔猪整齐度和猪场生物安全等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疾病发生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然而,想要做好批次化生产仍需要把握关键的生产管理要素。
批次化生产对猪群结构和栏舍构成的要求
批次间隔时间 | 繁殖周期 | 母猪群数 | 产床数 | 配种舍栏位 | 妊娠舍栏位 |
---|---|---|---|---|---|
三周批 | 147天 | 7批 | 400个 | 247个 | 1115个 |
五周批 | 175天 | 5批 | 200个 | 175个 | 875个 |
因此,猪场应根据本场的母猪存栏规模、栏舍条件等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母猪存栏在800头以内的猪场建议采用五周批生产管理模式,母猪存栏在800~1000头建议实行四周批生产管理模式,母猪存栏在1000~1500头建议实行三周批生产管理模式,母猪存栏在1500~2000头建议实行两周批生产管理模式,母猪存栏在2000头以上建议实行一周批生产管理模式。在确定实行几周批生产管理模式后,接下来就是要做好母猪的生产管理。
批次化生产定时输精管理
为了确保同一批次的猪群同期发情配种,往往需要借助定时输精技术。经产母猪在同期断奶后的3~7d会集中发情,在此期间对其进行发情鉴定,出现静立反射后8h进行第1次人工授精,再过8h后进行第2次人工授精直至其不再出现静立反射。此种依靠同期断奶和发情鉴定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同一批次母猪的配种操作方式被称为简式定时输精。
与简式定时输精不同,精准定时输精则不进行发情鉴定,通过注射激素在固定时间对同一批次母猪进行输精配种。经产母猪在同期断奶后24h肌肉注射PMSG以促进卵泡发育,断奶后96h肌肉注射GnRH以促进卵泡排出,断奶后120h进行第1次人工授精,断奶后136h进行第2次人工授精。后备母猪则是先饲喂烯丙孕素18d,停药后42h肌肉注射PMSG,再过80h肌肉注射GnRH,再过24h直接进行第1次人工授精,再过16h后进行第2次人工授精。
批次化生产同步分娩管理
同步分娩是实行批次化生产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步分娩可保证同一批次仔猪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出生,提升仔猪的均匀度和整齐度,从而方便哺乳饲养和管理,同时同步分娩是确保母猪批次化生产连续性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后续断奶、发情配种和妊娠的同步化。
批次化生产同期断奶管理
目前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常见的哺乳天数在21~28日龄,为保证批次的连续性和工作的高效性,在达到设定的哺乳日龄时同一批次的仔猪应尽可能全部断奶出售或转群至保育舍饲养。
批次化生产人员管理
批次化生产要求对猪群实现精细化管理,且涉及同期发情和诱导分娩技术,这就要求猪场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否则很难做好批次化生产管理,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做好猪场的人员管理是实现批次化生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总体而言,良好的批次化生产管理可以实现均衡有序的满负荷生产,有助于防控疫病、提高生物安全等级、提升母猪繁殖效率、实现降本增效,使猪场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然而批次化生产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母猪年更新率较高、猪群的非生产天数增加以及对员工素质要求较高等。只有把握好批次化生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即做好同期发情配种、同步妊娠、同期分娩以及同步断奶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批次化生产的优势,体现批次化生产的价值,以达最大化养猪生产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