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需精打细算,确保投资效益
一、合理控制防疫及药物保健费用
猪场防疫及药物保健费用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据调查,2008年猪场药品和疫苗费用差距较大,多可达一百元以上,少则二十元左右。关键在于,并非药费越多,猪场效益越好。
过度依赖药物和疫苗并不能有效控制疾病,反而可能导致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抗性,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应合理规划防疫和药物保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二、优化母猪养殖管理
母猪年产胎数是衡量猪场效益的重要指标。理想年产胎数为22胎,但实际生产中,许多猪场难以达到此标准。剔除无效母猪,提高母猪年产胎数,可以有效降低饲料和人工成本。
通过定期母猪性能分析,关注返情次数、产仔间隔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淘汰无效母猪,提高猪场整体效益。
三、科学调整饲料配方
秋冬季饲料质量对猪只生长至关重要。玉米水分过大可能导致饲料能量不足,影响猪只生长。合理调整饲料配方,确保能量供应,是提高猪只生长速度的关键。
同时,避免不按配方加工饲料,确保饲料质量,提高饲料利用率。
四、优化猪场人员配置
猪场人员配置应与生产规模相匹配。过多的人员配置会增加人工成本,降低猪场效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是猪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训和选拔,培养高素质的饲养人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猪场成本。
五、合理控制出栏时间
推迟出栏时间会增加饲料成本,降低猪只生长速度。合理控制出栏时间,确保猪只健康生长,是提高猪场效益的关键。
针对定时定量饲喂、饲料质量问题、慢性病等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猪只健康生长。
六、提高设备利用率
猪场设备利用率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猪场成本。
同时,加强饲养人员培训,提高设备操作水平,避免设备闲置。
七、及时淘汰病弱猪
病弱猪会增加饲料和人工成本,降低猪场效益。及时淘汰病弱猪,降低猪场成本,提高猪场效益。
加强猪场疾病防控,提高猪只健康水平,是猪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养猪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猪场需精打细算,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合理控制成本、优化养殖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猪场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共同推动养猪行业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