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消毒:精细化管理
作者:花艺贤客•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5
一、传染病发生的条件
传染病是猪场危害最大的病,发生传染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传染源,包括带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的动物和人;二是传播途径,即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进入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路程和方式;三是易感猪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具有较高感受性的猪群。
二、消毒的作用
消毒的作用是杀灭病原体,消除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这两个环节,从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消毒不仅可以针对进场的人和车,还要在场内、舍内经常消毒,使病原体数量减少到不足以发病的程度。
三、病原体的繁殖
病原体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例如大肠杆菌每二十分钟分裂一次,一天一夜后可繁殖4722366500万亿个,重量达到4722吨。消毒就是不给病原体繁殖提供条件,彻底消灭病原体。
四、消毒的方式
猪场常用的消毒方式有浸泡消毒、喷雾消毒、熏蒸消毒、光照消毒、蒸煮消毒等。
1 浸泡消毒
将需要消毒的物体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彻底,如手术用的器械、进场时车轮过消毒池、进舍时脚踩消毒盆、消毒药洗手等。
2 喷雾消毒
用于空气、地面、墙壁、笼具等,消毒面积大,速度快,消毒范围广。使用的器械有农药喷雾机、电动冲洗机等。
3 熏蒸消毒
使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后,释放出甲醛气体,起到消毒作用。适用于其他消毒方式难以消毒的缝隙、空气等。
4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可以破坏细胞,杀死细菌病毒。对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的病原体效果最好。
五、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猪场消毒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例如,选择环保型消毒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使用消毒剂,避免过量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猪场消毒是保障猪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实现猪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欢迎广大养殖户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