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优化母猪繁殖技术,提升仔猪出生质量和数量

母猪繁殖技术优化策略

一、优质杂交繁育提高母猪繁殖数量

在养猪生产中,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实现母猪多产仔、仔猪多活、快长、体壮的目标,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优化母猪繁殖技术,提升仔猪出生质量和数量

引进优良品种和体型较大的种母猪进行繁殖,可提高仔猪初生体重。在选配过程中,要选择组建优质高效的杂交生产繁育猪群,并进行合理的异质交配,充分利用杂交优势,保证猪群具备较高的生产潜力,并提高仔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二、改善母猪的生活环境

环境因素中对窝产仔数影响最大的是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高温会缩短母猪的发情时间,减弱发情强度;湿热的环境可延迟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和性成熟,导致母猪发情推迟、隐性发情甚至不发情。

搭遮阳网,场内和猪舍周围种植树木或藤蔓类植物,减少阳光照射,降低环境及猪舍内气温;加强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对定位栏和分娩母猪舍,可用滴水降温系统控制温度;对空怀母猪和妊娠母猪,可采用喷雾或水管直接冲洗猪体,帮助猪体散热。

优化母猪繁殖技术,提升仔猪出生质量和数量

三、加强配种管理

青年母猪初配时的体重明显影响第一窝的产仔数以及仔猪的初生体重、成活率和断奶体重。合理安排配种季节可使母猪两年产5窝,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适时配种,可得到最多的窝产仔数。一般地方品种母猪6月龄~7月龄、体重70公斤~80公斤,引进和新培育品种猪8月龄~10月龄、体重90公斤左右初配,所产后代个大、体壮、活泼、少病,成活率和育成率都较理想。

四、母猪妊娠早期的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早期,饲料要保证品质良好,严禁使用霉变、污染、冰冻饲料,尽量不用青贮料。限制饲喂量,保持母猪适当膘情,妊娠前期,每天喂料2公斤,妊娠中期每天喂料25公斤,妊娠后期每天喂料3公斤,妊娠期母猪的净增重保持在20公斤左右为宜。

五、防控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特别是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等,易造成胚胎死亡、流产、木乃伊的比例升高,窝产仔数减少。目前无良好的治疗药物,主要依靠注射疫苗预防。

优化母猪繁殖技术,提升仔猪出生质量和数量

在严把引种检疫关的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制定健全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操作规程,确保接种密度和质量。

通过以上优化母猪繁殖技术的措施,预计未来3年内,我国养猪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将得到显著提高。欢迎广大养殖户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些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74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