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只健康受饲养条件影响,需优化养殖环境预防疾病
猪只健康与饲养条件
环境的含义很广泛,即与猪群生产有关的一切外界因素,都属于环境因素。我们这里说的小环境因素是环境因素的一部分,是指猪只的吃住和饲养管理水平。猪只的吃、住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优越的饲养条件能增强猪只的体质和生产力水平,反之,就成为有害的不利因素,引起猪体生理失调,轻则影响健康和生产力,重则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饲养条件因素主要有猪舍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饲料营养、病虫害等生物因素,猪群和人员管理等群体因素。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因素对养猪生产和疾病防控的影响。
饲养条件对猪只的影响
1. 温热条件
猪是恒温动物,需要适宜的温热环境。猪舍温度高于适宜温度时,采食量下降,易中暑死亡;低于适宜温度时,猪群易诱发疫病。每年的七、八月配种的母猪产仔时表现明显。
2. 猪舍内空气湿度
适宜的相对湿度是50%~60%。高温高湿时,饲料利用率下降,细菌繁殖有利,引发体外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病及眼结膜炎。低温高湿条件下,猪易发生风湿症、关节炎及消化道疾病。
3. 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粉尘
猪舍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如氨、硫化氢等,如果浓度过高,会导致猪只慢性中毒、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猪舍的氨浓度应控制在10ppm。
4.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猪舍空气、卫生状况恶化,影响饲料利用率和健康状况。每头猪占用面积减少,个体咬尾争斗增多,影响采食睡眠。
5. 充足的清洁饮水
猪缺水或长期饮水不足,会使猪的健康受到损害。水分减少8%时,即会出现严重的干渴、食欲丧失、失化特质作用减缓,并因黏膜的干燥而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
6. 饲料
饲料着重于营养方面。忽视营养平衡,必然造成营养不良,体质减弱,生长缓慢,甚至会间接诱发疾病。控制好原料的购进和贮存,防止变质酸败的成分进入饲料。
7. 猪坑坡度
猪坑坡度大于5%或过于平坦,炕面过于光滑,猪在行走、起卧、争斗时滑倒损伤肢体而增加淘汰。
8. 良好的管理
饲养管理人员责任心、技术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因素。技术人员对猪群保健疾病防治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缺乏对不同阶段猪群的管理、考核、监控,不能及时发现猪只在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不良饲养条件的预防和改造
在如今的养猪生产中,健康创造价值,要从基础做起,最大限度的满足猪只在各个阶段需要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1. 做好猪舍的保温与防寒
在建造猪舍时要科学的规划设计,根据地区气温差别,墙壁、屋顶不同,一般猪舍的朝向为东西,也有南北朝向,屋顶中间设采光带。
2. 猪舍的防暑降温
采取遮阳、隔热、绿化等措施消减太阳辐射的危害。主要用简单经济的方法促进猪只体热的散发,如通风降温、蒸发降温、湿帘通风降温系统、机械降温制冷等。
3. 防湿
场址应选择比较干燥,排水良好地区,猪舍内地面应高于猪舍外地面。保持正常通风换气,训练猪只定位排粪排尿,猪舍较适宜的相对湿度50-60%。
4. 防尘
猪舍顶部通风孔要经常打开,在舍内分发干饲料时动作要轻,不得干扫猪舍地面,也可安装除尘器或阳离子发生器。
5. 组织好生产一线人员的岗位培训
使其做到应知应会,建立岗位责任制、生产指标考核办法及奖罚办法,饲养管理干部要有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人来担任。
保健
保健是在免疫注射和改善饲养条件的基础上,在疾病发生之前和发生应激前后给猪群投放相关的保健药物,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为目的的预防性措施。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饲养条件优越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反之恶劣的饲养条件就会提高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优化养殖环境,保障猪只健康,是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