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提升规模化养殖效益
作者:畜牧行家•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6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重要性
规模化猪场要稳定生产,母猪群是关键。母猪每年淘汰率约30%,因此高效培育后备母猪,维持母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是提升养殖效益的关键。
后备母猪的选育
引种与挑选
引种需至正规种猪企业,挑选时注重皮肤、体型、乳头、阴户、肢蹄、健康状态等特征,保证选择高质量后备母猪。
防疫措施
挑选后备母猪后,进行清洗、消毒、驱虫、隔离等防疫措施,确保健康进入后备母猪圈。
环境的控制
饲养密度
配种前需大栏群养,每头需1.7m²以上空间,避免咬尾、咬耳等问题。
温湿度、通风、饮水、光照
温湿度宜在18~25℃、60%~70%,通风良好,提供清洁饮水,光照充足,创造适宜生长环境。
饲喂管理
前期饲喂
5月龄前自由采食,保证能量需求。
后期饲喂
6月龄后适当限制喂料量,日喂2公斤左右,避免过快生长,为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配种前饲喂
配种前半个月给予优饲,提高20%左右饲喂量,有利于增加排卵数和提高受孕率。
青粗饲料
适当添加青粗饲料,促进消化功能,提供营养。
疫病防控管理
免疫接种
按猪日龄分批次免疫,建议在第二次发情期前完成所有疫苗的免疫。
驱虫及净化病原
驱除体内寄生虫及附红体细胞,净化猪体内细菌性病原,保证母猪健康。
配种管理
适时发情
采用公猪刺激、调栏、运动和调教等方法,适时诱导后备母猪发情。
发情观察
注意观察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的不同表现,以便及时配种。
配种操作
注意抓准最佳配种时间,输精过程细致操作,提高受精率。
小结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可以保证后备母猪健康过渡到妊娠母猪阶段,为猪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预计在三年内,应用这些创新饲养管理技术,规模化猪场的养殖效益将提高30%。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一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