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母猪繁殖受影响,警惕热应激损失
作者:农牧梦想家•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8
夏季高温对母猪繁殖的影响
夏季天气炎热,我国平均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上,而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8-22℃,但其汗腺不发达,不能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因此,在夏季母猪更容易受到热应激的侵害导致繁殖性能下降。现代规模猪场由于饮水不足、通风不良、降温设施不完善、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建造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母猪在夏季受高温应激影响严重,给猪场带来巨大的损失。
母猪对不同热环境的反应
热应激对采食量的影响
- 热应激导致母猪采食量下降,尤其是哺乳期母猪,进而导致奶水不足,仔猪健康受损;
- 当温度从20℃上升至25℃,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0.1kg/天/头;
- 当温度从25℃上升至30℃,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0.23kg/天/头;
- 当温度从30℃上升至35℃,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0.45kg/天/头。
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六大影响
1. 对母猪发情的影响
- 热应激导致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且对头胎母猪的影响比经产母猪更大,初配推迟;
- 初产母猪断奶后恢复发情的时间在7-9月的要比其他月长;
- 断奶后无发情表现的初产母猪中有46.2%的卵巢有黄体,而38.5%的卵巢无黄体;
- 当环境温度为27~29℃时母猪断奶后15d发情率为79.2%,而当环境温度为18~20℃时母猪发情率为93.4%。
2. 对母猪受胎率的影响
- 春、秋两季母猪情期受胎率水平最高,可达90%;夏季则显著下降,最低为62%;
- 母猪情期受胎率6~8月份为最低,均在80%以下,而其他各月均在80%以上。
3. 对胚胎成活率的影响
- 母猪在温度超过30℃的环境下,胚胎死亡率较高;
- 母猪在配种11~12d后处在温度为32~39℃环境中24h,胚胎存活率降低40%左右;
- 经产母猪,在6~9月高温季节有40%左右的胚胎发育受阻,而其他月份仅有8%~20%;
- 对妊娠母猪实施降温,未发现母猪流产,没有进行降温措施的妊娠母猪流产率为12.5%。
4. 对产仔数和初生仔猪健康状况的影响
- 在高于35℃的温度下,母猪的分娩率只有月80%左右;在低于30℃下,母猪分娩率平均在90%左右;
- 在环境温度>15℃时配种,母猪窝均产仔数为 10.44-9.82 头;
- 当气温>31℃时,配种窝均产仔数急剧减少,且仔猪均匀度和初生活力较差;
- 在31-37.9℃时配种,母猪窝均产仔数仅8.34-6.46头。
5. 对母猪分娩及产后恢复的影响
- 热应激引起母猪体内激素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导致产程过长,损伤大,产新鲜死胎增加;
- 热应激导致产后恢复慢、子宫内膜炎感染率增加;
- 热应激导致产后食欲恢复慢、采食量低、奶水不足;
- 在高于35℃的温度时,母猪的分娩率只有80%左右。
6. 热应激对繁殖性能影响的延后性和持续性
夏季热应激不仅仅在6-8月对母猪有直接影响,而其影响是有很长的延后性和持续性的。
解决方案:减少热应激,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为了减少热应激,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
- 改善猪舍通风和降温设施,确保猪舍内温度适宜;
- 加强饮水管理,确保母猪有充足清洁的饮水;
- 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减少母猪间的竞争压力;
- 使用饲料添加剂,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和抗热应激能力;
- 定期检测猪舍温度,及时调整降温措施。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母猪在夏季受高温应激的影响,提高繁殖性能,实现养殖业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与展望
夏季高温对母猪繁殖的影响不可忽视。养猪人必须充分了解热应激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减少损失,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健康的双重目标。未来,随着科学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信心解决夏季高温母猪繁殖问题,为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