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精准提升繁殖效率
母猪定时输精技术概述
近年来,中国的养猪业集约化程度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小型养殖企业不断退出,数量持续减少;大型企业不断增加,规模持续增长。养殖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这对中国的养殖业和养殖从业者来说,应是一种福音。但是随着猪群养殖数量越来越大,规模场面临的非生产天数长、生产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现代养猪的生产节律,在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新型繁殖技术来优化猪场资源日益重要。在此情况下,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讨论与应用,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的核心是母猪定时输技术。
定时输精技术原理
发情排卵是输精的必要前提。母畜的发情排卵由体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等激素水平逐步升高引起。对于后备母猪,随着动物的出生,下丘脑就释放GnRH,但GnRH、FSH和LH的合成与释放对性腺类固醇类激素的负反馈极为敏感,结果达成一种维持性器官发育的低激素水平。
随着母畜的体成熟和性成熟,GnRH、FSH和LH的合成和释放对性腺类固醇类激素的负反馈敏感性逐渐降低,同时垂体对GnRH的敏感性逐步提高,形成高水平的激素平衡,即形成后备母畜的初情期。对于经产母猪,哺乳期间高浓度的催乳素抑制了下丘脑GnRH的释放,哺乳期间不发情。断奶后,由于没有了仔猪对乳头及乳房的强烈刺激,催乳素浓度迅速下降,解除了对下丘脑GnRH释放的抑制作用,下丘脑开始有节律地释放GnRH,GnRH又促进垂体前叶释放FS一卵泡发育一成熟一产生的雌激素形成发情现象,同时雌激素促进GnRH-LH峰的形成,产生发情排卵现象。
定时输精技术应用
定时输精是通过注射外源激素,人为调控母猪性周期,使之在预定的时间内集中发情、排卵和配种的一项繁殖新技术,其中包括性周期同步化、卵泡发育同步化、排卵同步化和配种同步化,它们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过程。
具体应用时要结合实际,针对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母猪,注射外源性激素时,要区别对待。以下展示一下笔者在某规模猪场工作期间开展批次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定时输精方案: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日龄230日龄以上,体重130kg,后备免疫程序完成。后备母猪每头每天定时、定量饲喂20mg烯丙孕素,持续18d后停药;停药后间隔42h每头后备母猪注射1000单位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注射PMSG后间隔80h每头后备母猪注射100ug GnRH;然后再间隔24h进行第1次输精,间隔16h后进行第2次输精即可,若第2次配种后间隔24h,母猪依然静立,再进行第3次输精。
经产母猪
1) 正常断奶的母猪,于断奶后24h注射1000单位PMSG,间隔72h后注射100ug goRE,注射后24h和48h分别输精1次,若第2次配种后间隔24h,母猪依然静立,再进行第3次输精;
2) 断奶7d后不能正常发情的母猪,每头每天定时、定量饲喂20mg烯丙孕素,持续12d后停药,停药后进入到和后备母猪停药后一样的程序;
3) 如果传统的连续生产模式向批次化转变,可以根据母猪具体的断奶时间,在断奶前24h,开始饲喂烯丙孕素饲喂时间小于4d或者大于9d,再导入到和后备母猪停药后一样的程序。 此方法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去设定并执行,目的就是把所有母猪的发情配种时间人为干涉,使它们同时发情,同时配种,以实现批次化生产。
定时输精技术优势
定时输精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 提高繁殖效率:通过同步化发情、排卵和配种,缩短了母猪的非生产天数,提高了繁殖效率。
- 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了人工查情、配种等环节,降低了人工成本。
- 优化猪场资源:提高了猪场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资源浪费。
- 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了猪场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
定时输精技术对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定时输精技术在提高繁殖效率的同时,也关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猪场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为生态保护做出了贡献。同时,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母猪定时输精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繁殖技术,对提高养殖业的效益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将在养殖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